在南海“断续线”水域内设置避航区的法律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在南海“断续线”水域内设置避航区的法律问题探讨
【摘要】:避航区是SOLAS公约认可的海上交通管理措施,与其他类型海上限制区域存在显著区别。通过分析在南海"断续线"水域内设置避航区的可行性、阻碍因素和国际法依据,提出应当通过界定南海"断续线"历史性权利范畴,补充避航区设置条件、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以及通过海洋划界前临时安排的方式,在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主张重叠区域设置避航区,维护我国在南海的固有权益。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海上避航区 南海“断续线” 维权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2JZD04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017807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YB11)
【分类号】:D993.5
【正文快照】: 避航区(Area To Be Avoided,ATBA)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船舶定线制(Ships鎦Routeing System)具体内容之一。1由于避航区设置与国家主权和管辖权密切相关,因而,海上避航区不仅具有行政管理属性,还兼具维权性。南海“断续线”内的海域是国际海上通道途经的区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为民;;美国因素介入南海争端的用意及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2 郭伟;王颖;;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3 管建强;;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研究[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4 余敏友;雷筱璐;;评美国指责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妨碍航行自由的无理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5 赵建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6 朱华友;鞠海龙;;南海航行安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7 刘昭青;;MEPC指定新的特别敏感海域[J];航海技术;2006年02期
8 史春林;;当前影响南海航行安全主要因素分析[J];新东方;2012年02期
9 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崇敏;张奎;;中国南海U形线的法律地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蕾蕾;杨宁生;;论中越西沙群岛渔业争端及解决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郭渊;;对南海争端的国际海洋法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3 刘志鹏;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战略态势与中国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4 常洪伦;董旭明;巩恩普;关长庆;张永利;孙宝亮;杨丽丽;李金梅;;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6期
5 周江;;论我国南海主权主张中的“附近海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6 杜文平;;关于统计法制建设及统计执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年08期
7 罗国强;;理解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新思路——基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端的解决路径[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8 牛文涛;刘玉新;林荣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09年04期
9 游明谦;迅速发展中的越南油气业[J];东南亚纵横;2002年09期
10 葛红亮;;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正江;王逢辰;夏国忠;;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区域内发生碰撞的原因[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2 张良福;;中国与海洋邻国初步建立新型渔业关系[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3 董玉鹏;;论大陆架共有[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4 罗婷婷;;“九段线”法律地位探析——以四种学说为中心[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5 姜丽;张洁;;浅析群岛制度的适用及南海划界[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0年卷第1期[C];2010年
6 古俊峰;;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发表排除性声明的法律效果分析[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7年卷第2期[C];2007年
7 李文杰;邹立刚;;国际海洋法仲裁庭对菲律宾诉中国案的管辖权问题[A];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论文集(上)[C];2013年
8 李文;陈雅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及其原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辛建荣;唐惠良;;旅游地学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庄炜;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5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6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陈威;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相君;区域海洋污染应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层次化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赵晋;论海洋执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苏源;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合作探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保福;论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强;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保障气象信息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沈洁;论中国与菲律宾南海诸岛争端[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萌;南海争端中各国权利主张的法理分析及中国的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蒋德春;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争端及其解决[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邵君昱;美国21世纪“重返”东南亚的安全战略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周俊勇;南海珊瑚礁样品中菌株分离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睿妍;论南中国海海洋资源权益争端及对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渊;;对南海争端的国际海洋法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2 王致诚;海盗猖獗马六甲[J];当代海军;2004年09期
3 彭认灿,许坚,沈文周;南海断续线连接方案的研究[J];地图;2001年04期
4 赵焕庭;宋朝景;朱袁智;;南沙群岛“危险地带”腹地珊瑚礁的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5 马宗晋,叶洪;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构造特征及地震海啸灾害[J];地学前缘;2005年01期
6 孙晖明;亚洲的海盗问题[J];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10期
7 吴松弟;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8 ;海事资讯[J];中国海事;2010年08期
9 余克服;造礁珊瑚δ~(18)O记录的过去气候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1998年03期
10 张乔民;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J];海洋与湖沼;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冯昭奎;[N];解放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60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0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