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外交保护制度的人本化转向
本文关键词:试析外交保护制度的人本化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外交保护制度 人本化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人权保护 国际法委员会
【摘要】:在当代国际法中,外交保护制度已演变为人权保护的重要工具。国际法委员会拟定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扩大了外交保护的范围,放宽了外交保护的条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发展。国际法的人本化构成了这种转变的宏观背景,关于"瓦特尔拟制"的讨论及该领域的国家实践则直接推动了外交保护人本化的最终实现。外交保护制度的这一转变与国际人权法、国家责任制度形成互动,并对中国的外交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外交保护制度的人本化具有系统性、过程性及实践性等特征。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关键词】: 外交保护制度 人本化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人权保护 国际法委员会
【分类号】:D99
【正文快照】: 在全球化时代,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得参与交往的各主体间的利益日趋复杂,海外利益的有效维护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①而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国际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中,外交保护作为一项国际法制度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对一国保护其国民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国青;;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J];法学家;2003年05期
2 黄德明;;中国和平发展中外交职能调整的前沿法律问题[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3 何志鹏;;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4 黄志雄;范琳;;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的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J];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5 高云;;试论外交保护制度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6 万霞;;外交保护国际制度的发展及演变[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7 高岚君;;国际法与人本秩序的建构[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8 黎海波;;民间对日索赔与中国实施外交保护的可行性[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9 苏长和;;论中国海外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8期
10 肖永平;袁发强;;新世纪国际法的发展与和谐世界[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赵洲;;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何志鹏;;从《残疾人权利公约》反思国际人权机制[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4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5 颜林;;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6 王瀚;张超汉;;航空产品责任诉讼的实践困惑及其价值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向彪;;论国际法视域中的人道主义干涉[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宋智萃;试论区域一体化法律制度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曾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摩擦解决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年03期
10 张卫彬;;论海洋划界中的禁止反言原则[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国银行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瑶,聂云飞;传染性疾病的监控与国际法——兼谈应对“非典”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左金风;;浅析外交保护条款草案[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赵德芹;高凡夫;;建国后对日索赔长期搁置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4 管建强;论对日民间索偿的法律依据[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朱榄叶;;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证据问题[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6 高晓露;孙界丽;;论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要件——以国际环境法为背景[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7 张爱宁;;国际人权法的晚近发展及未来趋势[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8 朱建庚;;中国领事保护法律制度初探[J];中国司法;2008年10期
9 黄志雄;唐湘婧;;论当代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的相互交融[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10 林广华;论宪政与民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良;;中国践行国际法治30年:成就与挑战[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2 尤月成;余响铃;;不起诉之于社会矛盾化解实证研究 以武清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所作酌定不起诉案件为视角[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3 李同果;;发达国家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0期
4 杨昌宇;;俄罗斯主导法律观的演变及当代变革[J];求是学刊;2011年04期
5 黄晓燕;;论国际刑法实践中国际人道法的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莉;王晓娅;徐氚;;人本化服务理念对提高中心供应室服务质量的作用[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马俊驹;龚向前;;论能源法的变革[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王广彬;;以“人本化”管理建设“最优化”班级[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国珍;;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杨新武;;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6 颜海燕;;对于国际保护责任的思辨——以国际法的人本化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秦爱华;;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档案馆服务社会功能[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8 金汉;;生命毁于无尽的猜疑——评《猜到尽头》[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9 王祖康;;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突出政府管理创新的时代色彩[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10 刘兰芬;孙宏;;人本视角下党的领导方式变革与研究[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峰;走人本化和谐创业之路[N];杭州日报;2005年
2 王成荣;人本化经营 21世纪商业新理念[N];中国信息报;2000年
3 赵桂军;人本化行文显和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4 左燕东;交安管理人本化法制化[N];山西日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 吕志强;创新文化发展趋势:人本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6 ;全球化视野 人本化思想[N];市场报;2004年
7 孙玉洁;市民化定位 人本化切入[N];新闻出版报;2000年
8 林定忠 李光武;贫困生资助与人本化关爱[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严宽;中国民航服务日趋网络化人本化[N];中国民航报;2005年
10 特约评论员 谭炳才;统计的科学化与人本化[N];南方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晖;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民有经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仝联勃;人的世界的三重维度:符号、意义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3 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师英杰;人的创新能力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陈秋玲;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D];上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惠卿;语文人本化教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姜海兰;论人本化学生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樱;高校人本化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黄菲;试论语文教学的人本化、生活化与交际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培栋;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6 张加勇;对我国高校人本化教育教学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春梅;人本化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丽春;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人本化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志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人本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程波;大卫·休谟经验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9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91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