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3:17

  本文关键词: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违约 精神损害赔偿 制度完善 适用类型


【摘要】:我国现行法律一直将精神损害赔偿归入到侵权法领域进行解决,而对于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只是通过《合同法》122条的规定,用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方式来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利益,在合同中涉及精神利益的情形越来越多,由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例层出不穷,我国法律现有制度已经不足以调整合同领域涉及到的精神损害赔偿。再纵观各国法律制度,已经或多或少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一定的规定,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制度在这一方面有所缺失。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加以考察各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分析,对违约精神损害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正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约三万字。 第一章简单论述了违约精神损害相关问题。首先对精神损害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比较了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两种用辞,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了一些典型的违约案例中存在的精神损害赔偿情况,,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总结了学界对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争议,通过对学界相关争议的分析,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相关探讨。 第二章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比较法考察。介绍了英国法、美国法、德国法、法国法以及国际统一立法中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论述了对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意见。首先对国外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且探讨了两种法律模式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其次,对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了一定设想,建议采用“原则——例外”的模式,对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合同类型作了列举和分析。再次,对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中精神损害的认定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作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违约 精神损害赔偿 制度完善 适用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违约精神损害问题概述10-26
  • 一、 精神损害相关问题10-13
  • (一) 精神损害与非财产损害10-11
  • (二) 精神损害赔偿11-13
  • 二、 我国违约案例中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3-20
  • (一) 典型案例列举13-16
  • (二) 对上述案例的梳理和分析16-19
  • (三)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19-20
  • 三、 我国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20-26
  • (一) 学界的争议20-21
  • (二) 对反对意见的辩驳21-23
  • (三) 我国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23-26
  • 第二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法考察26-39
  • 一、 英国法26-29
  • (一) 英国法中的原则规定26-27
  • (二) 对英国法原则规定的突破27-29
  • 二、 美国法29-32
  • (一) 美国法上的一般原则29-30
  • (二) 美国《合同法重述》的相关内容30-31
  • (三) 实践中的例外31-32
  • 三、 德国法32-35
  • (一) 德国法的传统保护模式32-33
  • (二) 对《德国民法典》传统的突破33-34
  • (三) 2002 年《德国民法典》修订后的情形34-35
  • 四、 法国法35-37
  • (一) 法国民法中的责任体系35-36
  • (二) 法国法上的非财产损害种类36-37
  • 五、 国际统一立法37-39
  • (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37
  • (二)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37-38
  • (三) 《欧洲合同法原则》38-39
  • 第三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39-47
  • 一、 国外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模式39-42
  • (一) 模式一:一般性肯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39-40
  • (二) 模式二:“原则——例外”模式40
  • (三) 两种模式对于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意义40-42
  • 二、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设想42-47
  • (一) 采用“原则——例外”的立法模式42
  • (二)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合同类型42-44
  • (三)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其他问题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南;;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考察[J];消费导刊;2008年12期

2 张尧;;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4期

3 谷素红;论违约责任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李冰;李文峰;;论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5 纪晓鹏;;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6 禹红撄;精神损害赔偿析义[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王娟;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刘宇晖;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法治论丛;2003年04期

9 陈熊,张锐;论法人人格权及其精神损害赔偿[J];理论月刊;2004年04期

10 辜明安;陈世贵;;试论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纯;;论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责任法》为分析对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4 汪旭鹏;;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肖红星;;人体损伤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刍议[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建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模式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来超;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2 徐娜姿;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这么难[N];宜兴日报;2006年

3 刘召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草案》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之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张学永;应增加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的规定[N];检察日报;2011年

5 ;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3年

6 赵芳芳;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与精神损害赔偿[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记者 杨绪忠 通讯员 王蓓 成美玲;遇家庭暴力 获2万元精神损害赔偿[N];宁波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析云;抚养的孩子非亲生 他能否索要精神损害赔偿[N];长春日报;2005年

9 侯中淮;妻子受到医疗损害 丈夫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被驳回[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精神损害赔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妮;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杨静毅;医疗侵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娇;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张涛;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2年

8 叶乃锋;国际航空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凌寒;网络虚拟财产侵权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孙维飞;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立涛;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董传岭;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D];四川大学;2004年

3 魏灿;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晓东;论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李娟娟;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秦唱;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闫明;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焦卫;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9 程谦;论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仕强;我国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1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031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