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分红权研究
本文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分红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责任公司 抽象分红权 合理期待 代理成本 准强制分红
【摘要】:从民法基本理论上考察,抽象分红权不仅仅是股权的一项权能,亦单独构成一项权利,并非一种单纯的期待,而是一种期待权,是一项具有物权效力的请求权,因而可基于合同法和侵权法理论进行保护。从法律经济学视角分析,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说明股利分配不影响社会整体经济效用,还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依据普通法信义义务理论和合理期待理论,在大股东违反信义义务使股东获取红利的合理期待落空时,应予司法救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分红权受侵害主要有公司不制订利润分配方案、不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表决、决议不分红、仅象征性分红、过度提取公积金等五种典型形态,根源在于股东间利益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冲突,股东事前约定的缺位、“股东多数决”的滥用、保护救济机制的不完善、司法保守主义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抽象分红权的救济,现行法下主要有追究大股东赔偿责任、申请确认决议无效或撤销、股权转让退出、异议股东股权回购、股东直接诉讼、请求强制解散等救济机制,但适用效果均不理想。基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侵害的现状和现行救济制度的缺陷,应借鉴普通法系和其他大陆法国家有关理论和经验,从多个纬度来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分红权保障体系。一是要突出股东间的契约安排,股东需对公司分红政策做出明确具体的约定,同时积极参与管理经营,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二是完善立法,积极引导公司提高分红水平。要建立准强制分红制度,完善异议股东股权回购制度和股权转让制度,股权回购价格应以有利于小股东的原则选择“现金流量折现法”等评估方法,限制任意公积金的提取。同时,应修改税法避免双重征税。三是要强化司法救济,建立公司盈余强制分配诉讼机制。准强制分红和盈余强制分配的比例应以“合理期待”为原则参考银行同期利率水平。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 抽象分红权 合理期待 代理成本 准强制分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6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 二、文献综述12-14
- 三、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点14-16
- 第一章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分红权概念、性质及理论基础16-32
-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18
- 一、股东分红权16-17
- 二、抽象分红权17-18
- 第二节 抽象分红权的权利属性18-22
- 一、抽象分红权是权利而非仅为权能18-19
- 二、抽象分红权是期待权而非单纯之期待19-21
- 三、抽象分红权系具有物权效力的请求权21-22
- 第三节 抽象分红权的理论基础22-27
- 一、产权理论22-24
- 二、契约理论24-25
- 三、信义义务理论25-26
- 四、合理期待理论26-27
- 第四节 抽象分红权实现之构成要件27-32
- 一、主体性要件28-29
- 二、实质性要件29-31
- 三、程序性要件31-32
- 第二章 抽象分红权受侵害类型及原因32-38
- 第一节 抽象分红权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32-35
- 一、董事会不制订利润分配方案32-33
- 二、股东会不表决利润分配方案33
- 三、股东会决定不分配利润33-34
- 四、仅作象征性的利润分配34
- 五、过度提取公积金以减少可资分配利润34-35
- 第二节 抽象分红权侵害的原因分析35-38
- 一、股东主观因素:大小股东利益目标不一致35
- 二、内部治理因素:缺乏有效的分红约定与滥用资本多数决35-36
- 三、外部救济因素:救济制度不完善和司法不干预原则36-37
- 四、配套制度因素37-38
- 第三章 抽象分红权救济制度的理解、适用及缺陷38-49
- 第一节 现行法下抽象分红权救济机制实效评估38-45
- 一、追究大股东信义义务赔偿责任38-39
- 二、请求确认无效或撤销有关决议39-40
- 三、股权转让退出机制40-41
- 四、异议股东股权回购机制41-43
- 五、股东直接诉讼制度43-44
- 六、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44-45
- 第二节 现行抽象分红权保护与救济机制的缺陷45-49
- 一、立法对股东抽象分红权的重视不足45-46
- 二、主动性救济机制的缺失46-47
- 三、被动性救济制度规定欠周延47-48
- 四、司法保守主义盛行48-49
- 第四章 构建抽象分红权保障体系49-68
- 第一节 突出契约安排的保障作用49-53
- 一、以契约安排明确分红事项49-52
- 二、以契约安排优化治理机制52-53
- 三、以契约安排参与日常经营53
- 第二节 注重立法的引导促进作用53-62
- 一、建立准强制分红制度54-56
- 二、完善异议股东股权回购制度56-60
- 三、建立股权强制收购机制60-61
- 四、限制任意公积金的提取61
- 五、完善所得税法61-62
- 第三节 建立公司盈余强制分配的司法救济制度62-68
- 一、公司盈余强制分配之诉的理由62-64
- 二、构建公司盈余强制分配诉讼规则64-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3
- 后记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鹏,兰霞;公司资本信用及相关问题检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邓江秀;;探寻公司强制规范的合理边界——读《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J];法人杂志;2005年04期
3 严名平;公司资本权属探讨[J];湖湘论坛;1999年02期
4 辛文;韩尚锟;蒋国亮;;论我国公司资本的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4期
5 傅穹;公司资本制生成的初始动因——从公司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观察[J];行政与法;2003年11期
6 胡国成;公司的崛起与美国经济的发展(1850—1930)[J];美国研究;1993年03期
7 傅穹;公司资本信用悖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8 周喻;;浅析公司资本诉讼的成因[J];法制与社会;2009年33期
9 佐藤孝弘;;从社会责任角度设计中国公司治理[J];公司法律评论;2007年00期
10 王振锋,解树江;论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晓松;;论中国公司资本的严格监管与放松监管[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朱圆;;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晚近发展[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喻胜云;;论公司最低资本确定之函数原理[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张民安;;公司设立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杨仕林;;公司负责人产生之法律缺陷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范健;浅析公司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的信用责任体系[N];中国工商报;2014年
2 张钦润 张江涛;发起人对公司的资本充实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沈艳宇;影视公司资本热被泼冷水[N];北京商报;2014年
4 ;如何看待公司设立的法律效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5 ;公司能否要求职工退股?[N];信息时报;2003年
6 联合证券 杨伟聪;借力股改资产重组助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劲;券商公司治理渐入正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李阳丹邋邢佰英;七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董军艳;资本运作效益凸现[N];证券时报;2001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浙江新政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渠道 三路径通向港股[N];证券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志明;或有资本设计及其投融资理论[D];湖南大学;2015年
2 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曾小龙;上市公司分类监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何兰萍;动荡中的扩张——晚清外商在华工业之若干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陈红;公司表外负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骞;DS公司峨眉山国际度假区金融解决方案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骁奕;新公司法背景下公司资本犯罪立法探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王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继承法律问题探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孙勃;E气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王用平;我国中小型寿险公司发展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郑兴燕;G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陆晖;我国公司设立瑕疵的救济及制度完善[D];宁波大学;2015年
9 艾晓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强制分配股利之诉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朱睿;论资本认缴制度架构下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8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06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