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情势变更原则法律适用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2 04:28

  本文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法律适用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情势变更 适用条件 法律效果 不可抗力


【摘要】:情势变更原则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已被大多数先进国家立法所采用,我国《合同法》却对此未作规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涉及到这一问题,但学界及司法实践对该原则的适用至今意见难以一致。本文结合国外学说、判例与立法,对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法律效果以及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关键词】情势变更 适用条件 法律效果 不可抗力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学界通说认为,所谓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或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时,则应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究其实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维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9年3月14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9年02期

2 曹守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之情势变更问题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09年08期

3 王闯;;当前人民法院审理商事合同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4 张坦;论对情势变更原则的限制[J];河北法学;1996年05期

5 张淳;对情势变更原则的进一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卡斯腾·海尔斯特尔;许德风;;情事变更原则研究[J];中外法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尤佳;;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陈煜;;生命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的再探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10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卡斯腾·海尔斯特尔;许德风;;情事变更原则研究[J];中外法学;2004年04期

2 于伟;情事变更原则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中的适用[J];政法论坛;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波,韩秀丽;情势变更原则及其适用初探[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刘远熙;论我国合同法应确立情势变更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郭彬;论情势变更原则[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高宏贵,殷茵;情势变更制度引入合同法的必要性之探讨[J];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5 张建军;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比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尹承国;;我国合同法引入情势变更制度障碍探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郭霞;论不可抗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8 于斐;关于我国借鉴英美法系“合同落空”原则之我见[J];前沿;2003年02期

9 刘廷华;;法经济学视野下的情势变更[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10 高波,韩秀丽;情势变更原则及其适用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吴少华;吴宏忠;;不可抗力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叶林;石旭雯;;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凌敏;陆毅;;面对建材价格大幅度上涨,施工企业所能采取的法律对策[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瓯;罗玉章;;浅析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的异同[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熊文钊;张步峰;;行政法视野下的不动产物权登记行为[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照东;郭小东;;错位的“合同目的落空”——《合同法》第94条第1项评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易民胜;林森才;;合同解除权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宁维刚;;表见代理制度的实践与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樊美和;;对修改“加倍赔偿”条款的思考[A];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优秀论文集(2003-2004)[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房产新政的出台属不可抗力还是情势变更[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李瑞兴;铺面转让难履约 不可抗力能免责[N];法治快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郑梦超;遇不可抗力事件游客欲取消行程是否属违约[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江中帆;误读“不可抗力”的代价[N];工人日报;2011年

5 孟亚生;购房新政:可预控风险还是“不可抗力”?[N];工人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晓燕 张慧鹏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周桂颜;不可抗力伤游客 公平原则还公平[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刘劲柳;旅游者能否以不可抗力为由免责[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浙江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黄恢月;不可抗力对旅游合同履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上)[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郑金雄 尤冰宁 竹雨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尤冰宁);“不可抗力”考验游客应对能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新起点律师事务所 王震;如何理解购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吴国U,

本文编号:107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07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