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村移民就业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村移民就业质量的影响
【摘要】: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旨在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农村移民作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就业群体,其就业质量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并且由于农民移民亦工亦农的特殊身份,其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力要比其他劳动力群体更加敏感。基于CHNS我国东中西各部9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得出相比2006年,2009年农民移民劳动合同签订比重由43.7%下降到38%。未签订合同中的临时工比重由38.1%上升到48.1%。从工作时间来看,农民移民的周工作时间大于40小时和小于20小时的比重都有所提高,农民移民在城镇从事的工作具有工作时间过长和就业不足相矛盾的特点;农村移民的健康条件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农民移民医疗保险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比重由45.6%下降到3.2%。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新《劳动合同法》 农村移民 就业质量 中国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行为影响因素”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XNH118)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我国农村移民由于独特的身份,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农民和当地城镇居民,就业主要集中在迁移目的地的非正规部门。工作的不稳定,工作条件的恶劣以及不完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勇;;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2 刘辉;周慧文;;农民工劳动合同低签订率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4 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0年04期
5 刘林平;张春泥;;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7年06期
6 高文书;;进城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石家庄、沈阳、无锡和东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俊丽;;我国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西省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吴炜;朱力;;劳务派遣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张世伟;赵亮;万相昱;;人力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赵亮;张世伟;;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燕;;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途径选择[J];沧桑;2009年05期
6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7 谢勇;;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8 唐凯娥;魏炼红;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9 伍世安;萧柏海;;构建经济和谐增长的利益兼容机制——基于价格改革的角度[J];当代财经;2007年09期
10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忠云;;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制度障碍与保障机制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梅良英;刘家发;俞文兰;周安寿;王景江;吴培华;黄健;夏颖;;某省1830名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肖文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促进利益兼容[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军军;吴晓;;苏南开发区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类型及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学玉;李世平;;农民工薪酬满意度实证分析——来自常熟市服装制造业的农民工调研数据[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5 高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培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9 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基于土地流转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加桢;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户非农经营参与[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敏;产业集群升级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演进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冉巧玲;我国“农二代”市民化问题的经济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涂珊;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春雪;自谋职业中“受雇型”失地农民就业满意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咏梅;蒙古族进城农牧民职业选择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培培;企业特征与收入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凯音;;建立长效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1期
2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3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J];读书;2006年02期
4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刘辉;周慧文;;农民工劳动合同低签订率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甘露莹,吴薇;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战略转移新途径[J];经济师;2003年01期
8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9 蔡f ,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10 杨瑞龙,卢周来;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对农民工工资纠纷的契约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锡锐;;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2 任明辉;;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保护[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3 林楠;;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J];企业家天地;2008年02期
4 颜黎明;;新《劳动合同法》雇主品牌建设的新契机[J];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期
5 李红;刘静;;华为“辞职门”的多维角度解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李恩田;王信;钟雯昕;贺大松;;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4期
7 何磊;彭蛟娇;;新《劳动合同法》条件下的企业薪酬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菁;;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张敏敏;蒋海钢;;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4期
10 闵辉;;《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就业质量低下影响收入公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记者 黄师师邋通讯员 彭燕娥;1个月不签合同 用人单位双倍支付工资[N];长江日报;2007年
3 公晓红;来自基层的声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记者 李立;征收耕地补偿补助标准提高[N];法制日报;2006年
5 特派记者 王弋 李波 赵伟;促进就业 立法保障应先行[N];长春日报;2006年
6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N];人民日报;2006年
7 孟晓蕊;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两法知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白天亮;《劳动合同法》:员工企业两相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王全政 记者 熊芙蓉;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学习《劳动合同法》[N];广元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周卫国邋通讯员 刘曙东;贯彻《就业促进法》加快富民强省进程[N];湖南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雪梅;论我国库区移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D];福州大学;2005年
2 李晓曼;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李俊枫;《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7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07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