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0:28

  本文关键词: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权利 利益 纯粹经济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特别是人与不特定的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日益广泛,除了人身权利、有形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外,一种更广泛的损害形式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关系之间是如此紧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其中一个的破裂可能会产生影响深远的结果。经济损害的连锁反应在没有其他力量介入的情况下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这种损害更多的是以单纯的经济利益为表现形式——纯粹经济损失。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不是人们的任意空想,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来的,它是个人权利、利益不断延伸、扩展的表现,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导致的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该概念虽然不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概念,却和我们的生活事实息息关联,对纯粹经济损失形态的深入研究与认识应该予以重视。纯粹经济损失的范围具有不确定性,牵涉面极广、内容极其复杂。纵观各国的救济办法,要么是通过侵权法予以救济,要么是通过合同法予以规制。如果发生纯粹经济损失的当事人之间存有合同关系的话,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责任一般便足以解决问题,但不能对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提供救济,有些国家试图通过扩展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来解决问题,但受到严格的限制。更多的纯粹经济损失是发生在素不相识的当事人之间,不少国家偏重从侵权责任法角度来提供救济,既要对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同时也关注不要对行为人科责过重,否则会限制人们的行为自由。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涉及到赔偿的规则、范围与界限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可普遍适用的处理机制来处理纯粹经济损失,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纯粹经济损失在欧美各国已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纯粹经济损失也是不断受到重视的难题,在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纯粹经济上损失的相关案例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中国近期的司法实践,就此问题深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德、英、法、美等国法律制度对纯粹经济上损失的保护,探讨其必要性,分析其内在机理,以期能对我国法治的建设有所帮助。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几个主要国家对于纯粹经济损失救济在途径、予以救济的范围,以及对赔偿责任体系控制。也就是因果关系在链条截断在何处,考量的因素是什么。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普通法系,在有关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问题上,都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认法律的滞后性,需要司法实践过程的灵活性来予以不断的演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国不同的判断都是基于法律这个不可避免的缺陷,而对司法灵活性的一种态度的体现,但都不同程度的赋予了司法一定的灵活性。论文的中心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出一种对权利的分类来构建整个论文的框架:权利分类:绝对权利;相对权利:机会权利(又分为确定的机会和不确定的机会)世界上除了这两种权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广泛的初始权利,那就是机会权利,机会权利是实现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世界上必须是先有机会权利,通过这种机会才会有其他的权利。这也是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点创新之处。基于我国现实的状态: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经济利益不断分化组合,政治改革也在不断推进。这样的一种现实,应该寻求建立一种稳定的程序性的机制,为机会权利可能向绝对权利或者相对权利的转变提供提供一条通道、一个桥梁。通过全文的论述,本文认为应当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序性体制,通过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类型化的不断明确,给纯粹经济损失这样的机会权利转变为现实权利和利益架设起合适的桥梁,扩大人民的权利范围,进一步实现人民的福祉。
【关键词】:权利 利益 纯粹经济损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基本理论问题11-20
  • (一) 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11-14
  • 1. 权利与利益的区别12
  • 2. 纯粹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12-13
  • 3. 纯粹经济损失与预期利益损失13-14
  • (二) 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分类14-17
  • 1. 反射损失14-15
  • 2. 转移损失15-16
  • 3. 公共市场、运输通道和公用设施的关闭造成的损失16
  • 4. 对错误信息、建议和专业服务的信赖造成的损失16-17
  • (三)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一般规则及其考量因素17-20
  • 1.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一般规则17-18
  • 2. 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的考量因素18-20
  • 二、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的比较法研究20-30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20-25
  • 1. 法国模式20-22
  • 2. 德国模式22-25
  • (三) 普通法系国家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25-30
  • 1. 英国模式25-27
  • 2. 美国模式27-30
  • 三、我国对于纯经济损失救济制度的现状30-34
  • (一) 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问题的理论现状30-31
  • (二) 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问题的制度现状31-34
  • 1. 总括性质的一般条款31
  • 2. 针对具体事项的专门规范31-32
  • 3. 地方性规范32-34
  • 四、完善我国纯经济损失救济制度相关问题的建议34-41
  • (一) 对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损失救济制度的理论构想34-35
  • (二) 对我国纯粹经济损失救济相关问题的建议35-41
  • 1. 完善现有法律架构35-36
  • 2. 积极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36-37
  • 3. 充分发挥司法解释的作用37-38
  • 4.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38-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渝景;;论纯粹经济损失——以损失赔付之责任基础为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彭惠连;周小祺;;纯粹经济损失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3 张新宝;张小义;;论纯粹经济损失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杂志;2007年04期

4 田野;焦艳玲;;纯粹经济损失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海尔穆特·库齐奥;朱岩;张玉东;;欧盟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郑瑞琨;马华骏;;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规则及其立法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7 纪镇南;;论纯粹经济损失及其法律规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陈磊;;普通法视角的纯粹经济损失[J];清华法学;2010年05期

9 陆艳;;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问题[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10 虞萍;;纯粹经济损失问题探微[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廖建求;;论纯粹经济损失的法律责任[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姗姗;;纯粹经济损失探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3 廖建求;姜孝贤;;纯粹经济损失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欢;;纯粹经济损失的法经济学分析——立足于注意义务的考察[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陈红梅;;论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案例编写人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 江河;纯粹经济损失具有可赔偿性[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吴宁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车辆贬值费的性质与赔偿[N];人民法院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雪飞;纯粹经济损失之赔偿与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金正振;纯粹经济损失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玉坤;船舶油污染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占全;侵权法上的过失致人纯粹经济损失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新茹;纯粹经济损失的侵权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晔;过失侵权赔偿中的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雪芹;比较法视野下的纯粹经济损失[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瑞;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张小梅;纯粹经济损失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苏舒;侵权法上的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伍颖妍;纯粹经济损失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懿训;比较法视野下的纯粹经济损失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徐韬;论损害中纯粹经济损失的救济[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7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077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