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评价及思考
本文关键词: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评价及思考
【摘要】:预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是英美法以判例发展起来的特有制度。它是合同法上违约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合同法》在继承大陆法系基本框架和体系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但是《合同法》确立的预期违约制度在立法规定和司法适用上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对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评价和一些思考。
【作者单位】: 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
【关键词】: 预期违约 合同法 不安抗辩权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预期违约,有学者将其称为“先期违约”或者“期前违约”,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肯定明确地对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一方当事人的客观事实或自身行为表示他到期将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形。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的创设,顺应了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纪红玲,望靖东;两大法系在《合同法》中完美结合的体现──论不安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李永军;我国合同法是否需要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对我国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质疑[J];政法论坛;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高永周;;论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戚枝淬;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戚枝淬;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法律后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陈婉玲;梁开斌;;论商业信用权的法律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3 张雪樵;;独家分销权保护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4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姜丛华;卢方舟;;论强制缔约[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何红锋;杨丽;;工程建设招投标纠纷的民事责任及可裁性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徐巍;;论保险人对责任免除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滨;;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中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认定的粗浅看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王莉莉;国际商事合同之实际履行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建新;论情势变更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丽丹;根本违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凤菊;浅析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J];中外法学;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培荣;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2 王岗;;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评价及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熊英;;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之比较及债法实践对策之选择[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10期
4 叶盛荣;;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杜宏光;;论不安抗辩权中履约担保规定的不合理性[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6 李曦;;小议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7 屠建学;高君智;;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刍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3期
8 张璋;;对我国《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的批判性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9 李英;浅析《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10 王红;李庆翠;;试论不安抗辩权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3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赵忠泉;;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地勘单位[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10 郑成思;;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2 严宝康;应对危机靠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3 潘亚伟 刘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王洪玉;热点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邱隆芬;本案应如何适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蔡萌;解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N];保定日报;2008年
7 杜寿兴;规避用工风险 重在劳资配合[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记者 王芳;企业认为合同养懒汉 员工不要保费要薪金[N];甘肃法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勇;《劳动合同法》身陷围城[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8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叶欣;论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连幸;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刘小林;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动态对等[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士峰;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1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11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