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全日制用工角度探讨对于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
本文关键词:从非全日制用工角度探讨对于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护
【摘要】: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原劳动社会保障部在2003年就对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形式作出了规定,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方式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从而使我国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有了法律的依据。
【作者单位】: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大学生一般已经成年,父母对其并无抚养的法律义务,再加上出于积累社会经验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兼职或打工业已成为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法定的节假日兼职,或利用较长时间寒暑假期打工,而在同时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的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莉;;大学生兼职的法律关系性质辨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4期
2 李静思;王巍;;从非全日制用工角度看大学生兼职[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09年12期
3 孔令华;;浅谈非全日制用工的完善[J];中国劳动;2011年06期
4 周媛;;论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劳动关系认定及其权益保护[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2期
5 董桂林;;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稳定饮食队伍,构建和谐饮食环境[J];法制与社会;2011年30期
6 关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劳动法》[J];中国工运;1994年Z1期
7 李坤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返聘后工作伤害能否认定工伤[J];就业与保障;2004年06期
9 臧庆福;论依法推进社会保障的迫切性[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如何接续养老保险关系?[J];就业与保障;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忠东;;试论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9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红伟;;浅析企业并购中对劳动关系变化的处理[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进良;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N];衡水日报;2006年
2 李松邋黄洁 通讯员 王文波;提供劳动不是劳动关系成立唯一标准[N];法制日报;2008年
3 张福军 王晓东 新疆昌吉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企业临时用工与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N];中国人事报;2010年
4 郑德伟;通知送达不合法 解除劳动关系无效[N];法治快报;2006年
5 陆占奇;立法规范是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李明强;劳动关系应当合理设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王道斌 吴子因;广州实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8 记者 王伟邋通讯员 周金华 毛书齐;常熟:首批劳动关系指导员上任[N];工人日报;2007年
9 记者 董国勋;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N];大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杨明清;青岛出台《企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办法》[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程武龙;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3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钱斐;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陈永;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杨思;我国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菁;新《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丹单;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鸿生;劳动关系中约定竞业禁止制度探讨[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毕振力;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18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1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