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期前违约救济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3:20

  本文关键词:期前违约救济规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期前违约救济 预期违约 拒绝履行 不安抗辩


【摘要】:期前违约是指合同成立之后,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者有丧失履行能力等侵害合同顺利履行的情况。期前违约不仅是与实际违约相并列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如何建立科学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以回应实践的需求已然成为各国合同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各国法制对其规定并不一致,导致期前违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构造复杂,在实践中亦认定困难。我国学者对期前违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却依然无法达成共识。一方面有大量学者支持引进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认为其较大陆法系的救济手段更为优越但却无法解决其如何融入民法典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传统的大陆法系内期前违约问题已能获得充分的救济,但却不能解决不安抗辩救济乏力的问题。理论研究的不充分极易导致立法的轻率,我国《合同法》上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存在着认识上的争论、规范功能的重复、互相之间无法顺利援引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理论研究的澄清。此外,对于目前我国如火如荼的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展开来说,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将成其科学性的试金石。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各国法制中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加以阐述,并对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概括和归纳。第二部分主要是从英美法系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展开,从相关判例引入全面分析其概念、构成、分类以及存在的争议。为其是否应为我国立法所借鉴,以及我国《合同法》第108条是否为预期违约提供分辨的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大陆法系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首先,从期前拒绝履行的概念、历史沿革展开,全面考察期前拒绝履行在大陆法系的存在及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其次,从传统不安抗辩和当代不安抗辩的扩张展开,着重分析其与默示预期违约的功能异同以及何者更为优越的问题。最后,将预期违约与预期拒绝履行和不安抗辩加以比较,着重分析二者在功能、救济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我国法上的期前违约救济规则。首先,从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加以展开,分析我国期前违约的制度构成。其次,梳理学者对于我国合同法期前违约救济规则的主要观点及分歧。再次,从价值理念、法条文义及制度功能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期前违约的解释路径。最后,从债法构成的角度分析我国未来债法之中对期前违约救济问题应该选择的路径和模式。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我国学者对期前违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却依然无法达成共识。一方面有大量学者支持引进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认为其较大陆法系的救济手段更为优越但却无法解决其如何融入民法典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传统的大陆法系内期前违约问题已能获得充分的救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04期

2 刘华;田园;;合同违约救济的比较研究[J];经济导刊;2010年12期

3 A.米切尔·波林斯基;杨志利;;通过违约救济的风险分配[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03期

4 黄若君;浅析合同的违约与违约救济[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04期

5 胡蓉;;基于法和经济学的最优违约救济:一个综述[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6 杜晓帆;试论融资租赁合同的违约救济问题[J];山东对外经贸;2000年10期

7 李阳春;论违约救济[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乾凤;;论违约救济[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9 胡哲锋;违约救济方式适用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10 贾敬华;;违约救济的多种模式以及我国的选择[J];法学论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利;;违约救济的效率性研究:一个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银菠;论违约救济中的强制履行[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张东亮;违约救济方式适用的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宋玮玮;论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违约救济[D];烟台大学;2012年

4 刘剑锋;南非合同法中的违约及救济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李蓓蓓;非财产性损害的违约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旭;英美法上毁灭性违约救济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26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