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劳动合同法》专项培训之违约金制度
本文关键词:刍议《劳动合同法》专项培训之违约金制度 出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专项培训违约金制度,从而在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进行权利倾斜配置的情况下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一定的约束权利,目的就是使之在法定条件成就之时使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也体现了立法者们一定的分寸感和平衡感。但在实践中,关于专项培训的违约金条款,显现出操作性差和激励不当等问题。从短期考察,用人单位的培训期待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从长远来看,用人单位有可能将"边际劳动者"排除在备选范围之外,从而不能彻底地长久地保护劳动者利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专项培训违约金条款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加强劳动合同法操作性,更好地可持续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劳动者培训事务本身不属于劳动合同约定的范畴,目前从其他国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来看,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中关于劳动者培训的内容皆未明确规定。[1]167-168然而,我国《劳动合同法》将专项培训违约金制度列为可以约定条款。因为,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对于开发我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红敏;;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娟;浅析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J];经济论坛;2003年17期
3 李明德;企业在职培训成本与收益分析[J];中国劳动;2001年02期
4 吴元元;;劳资契约安排的制度逻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经济学重读[J];现代法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武;余华;;简析合同法中的违约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许德风;;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申建平;;债权双重让与优先权论[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4 岳业鹏;;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蒯化平;杨春然;;合同无效及标准质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华;党卫星;;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媛媛;;保险合同解除中的权利冲突与协调[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何再涛;;浅议无效合同的认定[J];才智;2010年32期
9 关凤荣;;《劳动合同法》连带责任之规定与立法价值[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10 史新;;违约责任损害赔偿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陈业宏;肖蓓;;外资并购中国企职工劳动就业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8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肃;订单农业运行机制的法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路遥;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孙霁琛;创设船舶用益物权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福柯;苏力;;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廷弼;;煤炭行业2007年职工教育统计分析报告[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3期
4 李晓华;吴元元;;企业理论、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武秀波;;市场失灵与政府在技工培养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淳;王炜敏;;劳动合同违约金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刘敏;;新《劳动合同法》下浅谈期限违约金引起的“卡档”事件[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3 胡彩霄;;劳动合同适用违约金责任问题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肖飞;;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5 简颖慧;章亮明;;探析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的立法问题[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6 帅锦铃;;构建我国违约金制度的建议[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S2期
7 薛宏莉;;新《劳动合同法》叫停违约金 企业不给高薪恐难留住高才[J];今日南国;2008年06期
8 王云丽;袁远;;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理由及条件初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1期
9 周敏;;试论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陈志亭;;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看大学生就业法律环境的变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顾建华;汤延龄;周敏;;规范劳动合同,和谐劳动关系[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6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娜;炒老板鱿鱼 不必再担心违约金[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李莉;解读劳动合同法仅两种情况辞职需交违约金[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赵剑波邋见习记者 吴琼;信访窗口前看《劳动合同法》[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王石川;谨防《劳动合同法》遭遇执行困局[N];证券时报;2007年
5 李成刚;专家呼吁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记者 杨金霞;肖胜方:劳动合同法考验企业用人[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陆飞;劳动立法的“里程碑”[N];安庆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武文杰;保姆能否得到劳动合同法保护[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9 翟继满;新《劳动合同法》,,能绕得过去吗?[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金维;劳动侵权“恶行”,你碰到几个?[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松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谷长江;劳动法上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10 罗胜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34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