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快消品企业员工组织忠诚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18:39

  本文关键词: 快消品企业 忠诚度 员工流失率 核心竞争力 出处:《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1世纪,维系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量之源由金融资本逐步转变为智力资本,因此,作为知识的活载体的人才,成为企业之间竞相争夺的对象。而对于已经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的企业也不会觉得一劳永逸,因为他们知道,在员工忠诚度滑坡之风越刮越猛的时代背景下,表面看起来坚不可摧的企业其实都时刻面临着土崩瓦解的风险。在一项对世界著名企业家的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他们几乎都选择了“忠诚”。的确,优秀企业在用人上都把忠诚作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其次才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必须做到以员工为根本,不能只将员工视为创造利润的机器和工具,而是要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一份子,公平、合理地享受企业发展成果。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时,企业更应该将其视为提高员工组织忠诚度的机遇,而绝非仅仅是危机。但是,国内大多数企业在遭遇危机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自下而上的减薪、裁员,这毫不利于员工组织忠诚度的建立及维护。日本企业则不同,在面临危机时,他们通常会采取自上而下的减薪、缩编。首先企业高层会减薪、减持股份和红利等,其次是中层,最后才是一般员工减薪或减少工作时数,不得已时才裁员。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员工组织忠诚度的建立,更体现出企业对员工所付出的忠诚。员工的组织忠诚度越高,企业的核心团队就越稳固,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苹果”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得益和得利于人才所带来的技术上的创新,从而使企业及产品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在一个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平均只有约一年半,31-40岁的员工也只有两年零3个月;而同期日本31-35岁员工平均工作时间则超过八年。①差距如此之大,令人深思。2008年,国家新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但其对于改善“员工忠诚度低,流失率高”的现况起得改善作用微乎其微。员工组织忠诚度降低、甚至滑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跳槽频繁、流动加剧;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已经成为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微软软件设计经理说:“微软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它如何留住自己的核心员工”。面对“无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深入剖析员工“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的深层原因比挖空心思设计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更加具有决定意义。作为快消品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其较其它行业的员工低忠诚度、高流动率,所以对快消品企业员工组织忠诚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本文预期通过对员工组织忠诚度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分析借鉴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对10家快消品企业进行调研访谈等,找到适合于快消品企业的员工组织忠诚度提升对策,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置换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服务效益,长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Abstract]:In the 21 ~ ( st ) century , the source of energy that sustains and promot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intellectual capital by financial capital . Therefore , the enterprise as the living carrier of knowledge can become the object of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 As an enterprise with profit as the main purpose ,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employee as the root , not only the employee as the machine and the tool to create profit , but to make the employee a subsidiary , fair and reasonable to enjoy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results . In particular ,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 the enterprise should take it a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employee ' 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 and it is not only a crisis . However , the higher the employee ' 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 the more stable the core team of the enterprise , the stronger the enterprise ' s competitiveness . According to a survey in Shanghai , young employees under the age of 30 have an average of only about a year and a half in a single unit , and employees aged 31 - 40 have an average of two years and three months . In 2008 , the country ' 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 which severely constrained the health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intain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 Based on the above ,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eper analysis of the deep causes of the employee ' s " new and old " and " seeing off " is more decisive than the design of the competitive salary system . As a fast - eliminating enterprise , 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employee ' 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employee ' 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former scholars a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of the ten kinds of fast - eliminating enterprises .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mployee ' 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 reduce the replacement cost of human resources ,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 and maint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for a long term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洁;;运用“职业生涯管理” 提高员工忠诚度[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2 曾荣华;曾鑫;;提升员工忠诚度的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3 吴娴;窦正斌;;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满足感与忠诚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4 刘云;员工满意度与“跳槽”的经济学分析[J];审计与理财;2005年S2期

5 李剑;;让创新的火花不灭[J];经理人;2001年08期

6 王云波;;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提高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朱留辉;;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8 ;研究表明弹性工作制让员工更快乐[J];电源技术应用;2008年09期

9 瞿江;品牌——叩晌成功之门之我见[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0年01期

10 缪艳丽;面对竞争,中资银行的应对与调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春勇;潘妍;陈禹;;积极的员工一定忠诚吗?心理资本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成瑾;白海青;;基于企业可控性的员工工作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关勇;张剑锋;刘学东;;如何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耿金波;朱赋天;;加强烟草诚信体系建设 提高卷烟零售户的忠诚度[A];黑龙江省烟草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专刊[C];2004年

5 许秀菊;;工会在提升医院职工忠诚度方面的作为[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跃君;;单一经营:提升零售户忠诚度的可靠途径[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群艳;宋柏英;;以忠诚度为导向优化员工参与管理[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永全;;基于体验的员工满意度模型[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9 刘进群;;浅议医院员工满意感忠诚度[A];浙江省第十四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范英杰;;基于员工维度的旅行社业绩评价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久瑞;浅议如何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N];辽源日报;2010年

2 方金勇;要想“干起来”,先让员工乐起来[N];林芝报;2007年

3 方金勇;先让员工乐起来[N];人民日报;2007年

4 尹淑静邋蔡亮;数字化管理让工作更简单[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孙小和 潘琳士 通讯员 赵伟;关爱,从这里出发[N];人民邮电;2011年

6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车务二部综合室 李涛;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承受的生产、生活及思想压力状况调查分析[N];广东建设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杜芳;以人为本 发展强企[N];中国邮政报;2010年

8 潘文富邋黎晓煜;老板,别刺激你的员工[N];电脑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舒小梅;面对“招工难” 企业各显神通[N];潮州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何玉琳;构建和谐稳定发展之路[N];永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涛;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成达建;员工工作满意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邱立凡;员工分红政策对公司绩效与股价报酬影响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严丹;辱虐管理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谭道伦;金融服务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与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向常春;团队过程对员工谏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史青;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态度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立;员工工作友情、心理资本与建言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谭亚莉;企业新进员工工作适应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智勤;组织吸引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XY软件公司员工晋升体系设计[D];郑州大学;2012年

2 王陵峰;企业裁员情境下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王晓娟;员工发展、个人与组织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孙飞;权威领导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5 程明;A杂志社员工年终考核的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_";深圳IT企业离职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威;组织变革情境下员工变革承诺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张琨;员工工作认知及发展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9 刘晓燕;家长式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陈钢;基于多元雇佣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6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466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