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规定之不足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 主要问题 赔偿责任 劳动派遣 雇主责任 雇佣关系 短期化 出处:《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我国,现实中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派遣用工和正式用工相比,劳动者待遇相差甚远,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劳动合同法》以专节十一条的形式对劳务派遣做了专门规定,由此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条件,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劳动派遣合同内容,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合同法》还特别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应负连带赔偿责任这些规定整体上是正确的,但仍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reality of labor dispatch i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ormal employment, the wages of the workers are far different, and the dispatch units and the employment units shirk their responsibilities each other. As a resul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cannot be safeguarded. The Labor contract Law makes special provisions on the dispatch of labor services in the form of Article 11, which clarifi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abor dispatch units. The contents of the labor dispatch agreement between the employing unit and the labor dispatch unit, the contents of the labor dispatch contract between the labor dispatch unit and the dispatched worker, the rights enjoyed by the dispatched worker and the dispatch unit, The legal obligation of the employing unit. The Labor contract Law also stipulates that the damage caused to the laborer by the labor dispatch unit and the employment unit shall be jointly and severally liable. These provisions are correct as a whole, but they are still correc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有哪些规定[J];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04期
2 曹晓星;;《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专节规定的思辨[J];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11期
3 潘晶;;让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走开[J];新资本;2008年02期
4 ;《劳动合同法理解与应用》之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二)[J];职业;2008年04期
5 姜培锁;;劳务派遣工如何签劳动合同[J];法律与生活;2008年02期
6 牛慧;江山;李坤刚;;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运行规则[J];中国劳动;2010年02期
7 ;劳务派遣之法律规定[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4期
8 ;《劳动合同法理解与应用》之劳务派遣用工制度[J];职业;2008年01期
9 梁雪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下银行业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J];浙江金融;2009年10期
10 杨琴;;浅析《劳动合同法》的不足[J];知识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忻;《劳动合同法》净化劳务派遣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商报记者 邓琳邋赵艳红;劳务派遣:企业规避责任的避风港?[N];北京商报;2007年
3 信慧行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何斌;《劳动合同法》为劳务派遣定规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闫琼;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5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6 申剑丽;国家拟规范劳务派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伟杰;劳务派遣无序发展“架空”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10年
8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宁红艳;转为劳务派遣用工是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刘铭盛;劳动者要避免劳务派遣引发的劳动风险[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5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4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