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理想化规定之评析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法 切入点:理想化 出处:《江淮论坛》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内部规章、劳动关系稳定性之规定、用人单位收取押金、劳动合同解除中的工会监督权、劳务派遣的规制、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等六个方面存在理想化规定问题,对这些问题涉及的条款应加以修改和完善。
[Abstract]:The Labor contract Law stipulates the stability of labor relations in the internal rules of the enterprise, the employer collects the deposit, the trade union supervision power in the termin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the regulation of labor dispatch, There are some idealized problems in six aspects, such as part-time labor contract, which should be amended and perf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坤刚;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立法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尚元;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比较与分析——兼谈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的改革走向[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2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小明,杨雅妮,郭莉;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若干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何小勇,王义华;对“劳务租赁”用工制度的法律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伍奕;关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黄雪兰;工作时间制度若干问题之探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黄雪兰;;我国劳动合同期限制度之探讨[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安帆,罗亦凡,李宏图;劳动终止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两个问题的探讨[J];现代法学;2000年05期
10 刘福奇;“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坤;论我国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制度设计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刘海燕;解雇权限制制度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魏丽;论工资优先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王皎皎;劳动合同条款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闫丽;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唐菁;论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李阳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支学伟;我国国际工程承包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陆慧;集体谈判制度中的主体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田亚强;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连儒;;要历史地评价杜诗“三吏”“三别”[J];前线;1981年02期
2 孙立;漫评《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J];理论学刊;1984年02期
3 杜翰波;;莫把穷人理想化[J];科学社会主义;1984年11期
4 朱仲南;;未婚大青年择偶心理简析[J];青年探索;1985年02期
5 李兰萍;;青年学者孙中山学术讨论会论点简介[J];学术研究;1986年05期
6 徐耀中;;引导职工正确把握改革形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7年11期
7 严家其;;中国不再是龙[J];党政论坛;1988年06期
8 罗明星;;试论主体的客体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吴林根;陈钢心;;谈校园文化[J];理论建设;1988年03期
10 丁益潮;;关于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王中本;;构建物理模型的几种基本方法及其例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郭铁民;黎元生;;中国构建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小恩;;序[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8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9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10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谷桑;八大错误你犯没有?[N];重庆商报;2000年
2 高小康;自我偏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徐景春;网络公司能赢利吗?[N];工人日报;2000年
4 李富金;错案追究:效果不如期望[N];检察日报;2000年
5 ;品牌的意义在于价值承诺[N];江苏经济报;2000年
6 赵尔平;如何确定和处理无效劳动合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7 潘庆瑜;劳动权呼唤劳动合同立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8 陈晓辉;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中的立法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9 董继斌 薛书田;立足结构调整 振兴山西经济[N];山西日报;2000年
10 王丽;永远的凡高[N];安徽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郜风涛;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陆胤;论实际履行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吴海涛;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臣;走出崇高:新中国影视艺术中的崇高美[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阳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周昭茹;劳动合同期限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瑛;论雇佣合同[D];山西大学;2006年
9 刘松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苗增竹;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4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8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