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114条之违约金解释论
本文选题:合同法 切入点:违约金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就合同法第114条规定的违约违约金性质、违约金数额的调整以及调整的程序等问题进行学理解释,认为:对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和第3款应分别进行定性才是科学合理的,对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的数额调整应区别对待,当事人请求是启动违约金数额调整程序的前提,请求违约金调整的当事人应负举证责任。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liquidated damages stipulated in Article 114 of the contract Law, the adjustment of the amount of the liquidated damages and the procedure of the adjustment, and holds that it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o characterize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agraphs of Article 114 of the contract Law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adjustment of the compensatory liquidated damages and punitive liquidated damages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The request of the parties is the premise of initiating the procedure of adjusting the amount of liquidated damages, and the party request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liquidated damages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法律系;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韦国猛;;违约金性质浅析——兼论《合同法》第114条违约金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姚蔚薇;对违约金约定过高如何认定和调整问题探析——《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04年04期
3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4 杨立新;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韦国猛;;违约金性质浅析——兼论《合同法》第114条违约金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4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金波;浅析表见代理的代理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邓海峰;;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王有志;石少侠;;民商法关系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5 陈婉玲;梁开斌;;论商业信用权的法律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张雪樵;;独家分销权保护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7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姜丛华;卢方舟;;论强制缔约[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建新;论情势变更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丽丹;根本违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学明;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2 姚蔚薇;对违约金约定过高如何认定和调整问题探析——《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04年04期
3 桂菊平;违约金若干基本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4 蒋志文,李虹;对违约金责任适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崔建远;海峡两岸合同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海峡两岸合同法的比较研究之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杨立新;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毅;熊艳;;浅谈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景欣;;揭开违约金在我国现代经济中的面纱[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3 成婧杰;王煜霞;;关于违约金性质的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4 雷裕春;;违约金的比较法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8期
5 郭丹云;各国立法上违约金性质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6 刘佳;胡唐敏;刘小廷;;英美法系违约金制度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胡红;肖志雄;;论违约金的赔偿性与惩罚性[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年01期
8 郭丹云;向东;兰志刚;;论进一步完善我国违约金制度[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上官云;;浅议我国惩罚性违约金责任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7期
10 黄小艳;;论我国违约金制度的完善——兼评《合同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张彤;;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周海智;;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周海智律师讲座摘要(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朱树英;;从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需要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操作性予以规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赵忠泉;;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地勘单位[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瑞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中的违约金性质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赵原 王芳;合同法违约金制度浅析[N];法制日报;2002年
3 张怡超;合同违约金金额调整及其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孙青 石立;效率违约不应支持[N];江苏经济报;2006年
5 ;以企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6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7 周琳;违约金约定偏高 当事人申请下调[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孙国忠;违约金调整适用中的举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人民法院 吴朝晖;要重视违约金的约定性和赔偿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薛红萍;刍议违约金数额之调整[N];江苏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5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张婉苏;滞纳金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娟;浅议违约金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彭佩妮;违约金司法干预的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韦志勇;论违约金的性质[D];广西大学;2002年
4 陈惠云;对违约金存在价值及适用问题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妍;违约金调整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仇海霞;违约金调整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秋梅;违约金调整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叶吟丹;论违约金数额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常宏磊;违约金数额调整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笑彤;论违约金的性质[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5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9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