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并存的债务承担

发布时间:2018-03-11 04:27

  本文选题:并存的债务承担 切入点:并存的债务承担协议 出处:《苏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并存的债务承担,又称债务加入,我国法律对此尚未对此进行规定,概念不清和规定不明导致市场中出现的并存的债务承担行为缺乏规范和指引,在审判和执行实践中也易出现事实认定的误差和法律适用的混乱。故笔者试对并存的债务承担从法理和实务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并存的债务承担的理论和实务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首先明确了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在分述了各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定义和规定后得出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定义,并详细论述了并存的债务承担形成之债的性质,并对该性质所联系的相关的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并存的债务承担与类似概念的区分,本部分内容首先从理论上对并存的债务承担和保证、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免责的债务承担的概念进行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其次通过相关案例阐述实践中如何区分类似概念。 第三部分主要区别并存的债务承担不同类型进行了效力分析。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并存的债务承担的立法、审判和执行现状,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并存的债务承担案例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析。最后本文对执行和解协议中存在的并存的债务承担的法律适用及方案选择进行了论述。
[Abstract]: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also known as debt accession, has not been stipulated in our country's law, and the concept is not clear and the definition is unclear, which leads to 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behavior in the market lack of norms and guidelines. In the practice of trial and execution, it is easy to appear the error of the fact finding and the confu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Therefore, the author tries to study 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from two aspects of legal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 view to 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theory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co-existing debt commitment are defined, and the definition of co-existing debt commitment is obtained after the definition and stipulation of co-existing debt commitment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Taiwan region of China. It also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nature of the debt formed by the co-existing debt commitment, and expound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creditors, debtors and third par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and similar concepts, this part of the content of the first from the theory of the coexistence of debt commitment and guarantee, The concept of the debt commitment of the third party acting on behalf of performance and exemption is analyzed in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oints. Secondly, through the relevant cases, how to distinguish the similar concepts in practice is explain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ebt commitment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Part 4th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islation, trial and execution of the debt commitment, and through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act recogn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 the case of concurrent debt bearing.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choice of the scheme of the existing debt undertak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国,孙蔚曜;合同法中债务移转制度的理解与适用问题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雪丹;;对第三人承诺代为清偿的法律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3 王雪丹;;对第三人承诺代为清偿的法律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4 李维;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不应承担连带责任[J];法学杂志;2000年03期

5 王建文;略议死者生前债务之法律处置[J];法治论丛;2002年05期

6 王建文;死者生前债务法律处置初探[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彭礼堂;从三个案例看与保证相关的三个理论问题[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8 刘树艺;;论税法中的第三人代缴责任[J];特区经济;2010年07期

9 吴晓萍;试论侵犯债权制度在规范人才流动中的运用[J];科技与法律;1996年04期

10 丁忠,吴为满;第三人利益合同及其效力[J];人民司法;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建辉;;雇员遭受第三人损害第三人赔偿不足部分雇主应否赔偿[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周晓娟;;唤醒“沉睡的财富”——第三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期待[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吕汉阳;;略论第三人权益救济制度[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丽燕;;试论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权的损害赔偿——兼评我国婚姻法离婚过错赔偿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郭庆珠;;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人权利救济的制度进路思考——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案为引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吕尚敏;;行政许可第三人权益保护模式之重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张洪涛;;试论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的债务承担问题[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李胜兰;冯曦;;合伙规则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9 廖宏;;论保险代位求偿权[A];甘肃保险论文集[C];2004年

10 朱现领;;论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与人格否认[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 王光宇;有人代为还款,还可以同时向两人追债吗[N];检察日报;2010年

2 肖 刚;债务承担与第三人代为履行之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陈 坚;从本案谈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周媛 李修满;第三人是否承担法律文书被撤销的风险[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华东政法大学律师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俊民;引导律师以第三人身份参与矛盾化解[N];解放日报;2011年

6 周海浩;承诺代还欠款又食言债权人该向谁要欠款[N];检察日报;2005年

7 刘超 饶俊花;民事撤诉裁定应通知被告和第三人[N];法制日报;2004年

8 孔维寅 徐晓东;第三人致害雇工时雇主不得免责[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杨 玲;仲裁中不宜设立“第三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张宏志;企业对分立前的债务承担责任吗[N];自贡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泓;民商事执行中第三人异议问题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郭平宜;第三人侵害缔约关系的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刘迎霜;公司债:法理与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于子亮;物权权能与效力范围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董书萍;宪民界分论[D];山东大学;2012年

8 谭和平;意思表示瑕疵理论与立法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洪亮;缔约上过失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阚绪良;五灯会元虚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艾玲;论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李熙东;论行政诉讼第三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鹃;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军;利他契约中的第三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韩玉晔;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包菊兰;利他合同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李昌玉;控制股东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金玲;论并存的债务承担[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捷;论合同关系中的第三人理论[D];厦门大学;2001年

10 皮建存;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6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96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