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劳资博弈——《劳动合同法》焦点条款的法经济分析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 切入点:劳资博弈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劳资关系的重要法律,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能否真正实现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目的正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从法经济角度对《劳动合同法》焦点条款进行分析说明最低保障性条款和兼顾资方利益的条款是有效率的,而过度干预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将是无效率的条款。
[Abstract]:In January 1st 2008, the Labor contract Law was formally implemented, as an important law regulating labor relation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Whether the Labor contract Law can truly realiz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s becoming a hot point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and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cus clauses of Labor contract Law and shows that the minimum indemnificatory clause and the clause which takes account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nagement are efficient, while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bor contract with no fixed term in excessive intervention will be the inefficient clauses.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伟,周耀东;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和合约安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胡贺;;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3 丁悦平;私有企业内非契约依赖问题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宋丰景;专用性人力资源与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尹章池;;用经济学理论审视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J];编辑之友;2006年02期
6 杨伦增;;学术期刊办刊经费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编辑之友;2006年05期
7 张建庆,刘文波;现代饭店管理人员的行为激励[J];商业研究;1999年12期
8 何小勇,王宗廷;国有控股公司引入股票期权制度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04期
9 杨春洪;浅论市场需求函数构成形式的准确表述[J];商业研究;2002年13期
10 袁智勇,季沙泥;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鄢军;陶忠元;;关于农村组织研究的一个理论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立新;姜华;林涛;;大学管理成本的内涵分析: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张爱秀;;契约论视角下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仕军;;西方经济学企业理论科学性的三大体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崔向阳;;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干飞;;国家出资地质勘查形成矿业权的经济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兴强;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D];厦门大学;2001年
2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3 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又星;企业变革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考察[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7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8 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刘杰文;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江绥;控制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吴文章;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4 达捷;我国招标投标价格决定机制的博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王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财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李靖霞;入世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李有贵;制度创新机制论[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李陈华;营销学的成长及其困惑的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9 卢通;现代企业、契约集合与会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王汝辉;两权分离的旅游资源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中国是《劳动合同法》危机[J];竞争力;2009年03期
2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3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4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5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6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7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8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9 苏汉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J];江门文艺;2011年11期
10 冷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7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路平;劳动关系规范发展期待《劳动合同法》尽快出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张刃;实施《劳动合同法》工会大有可为[N];工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铭;劳资博弈:《劳动合同法》重置“平衡线”[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张刃;厂规逾越国法,谁来说“不”?[N];工人日报;2008年
5 王琳;确保劳动合同公平的关键在配套制度[N];东方早报;2008年
6 邓海建;应注意《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侵权异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配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记者 田丽;措美县四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N];西藏日报;2008年
9 王琳;“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缘何遭误读[N];东方早报;2008年
10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6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青;论《劳动合同法》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张忆平;劳动立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3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0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