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相对性与第三人责任
本文选题:合同相对性 切入点:第三人责任 出处:《法制博览》2016年33期
【摘要】:在生活中出现经济流通,常常伴随着合同的订立与第三人责任的对应关系。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在合同中,合同的相对性存在由来已久,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但只对合同的签订者产生作用,而对其他人不产生效用。合同的相对性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合同法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性。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合同相对性的原有地位被颠覆,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在立法或实践上做出了一些对合同相对性有所延伸的规定。最常见的就是关于第三人责任的合同订立,在认识上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关系和责任义务,使其更好与合同法与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部门法衔接,使得现代民法体系更加融合,主要明确第三责任人承担责任的范围。本文将通过对合同法中的合同相对性以及第三人责任进行深入研究。
[Abstract]:Economic circulation in life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liability of the third party. The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to establish, modify or term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or's rights and liabilities. Contract relationship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ivil legal relations (such as real right relationship), and it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relationship, in which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exists for a long time. To a great extent, it ensures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transaction. But it only works on the signatory of the contract, but not on the others. The relativity of the contract is, to some extent, the basis and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tract la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social relations, the original status of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has been subverted.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made some provisions extending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in legislation or practice to varying degrees. The most common is the conclusion of contract concerning the liability of third party. Make it better link with contract law and property law, tort liability law and other departments, so that the modern civil law system is more integrated,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relativity of contract and the liability of the third party in contract law.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静娴;李德进;;有关合同相对性及其例外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承韪;;合同相对性理论的起源与流变——现代意义合同相对性在两大法系确立过程之比较[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3 杨春梅;吕兴瑞;;合同相对性规则例外的判断标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王倩;晏峗;;论合同相对性扩张[J];技术与市场;2009年11期
5 杨春梅;;合同相对性规则例外研究——从其产生的合理性谈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姚晟琦;;合同相对性例外之原因分析[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7 周文升,闫宝龙;合同相对性初论[J];齐鲁学刊;2000年01期
8 王青,苏赞;合同相对性规则及其例外制度[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颜智勇,徐来;合同相对性的现代发展[J];特区经济;2005年04期
10 刘毕贝,闾刚;论合同相对性的概念、内容和例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庆华;;“合同相对性”原则在违法转包、分包纠纷中的例外适用及利弊分析[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伍展望 王豆仙;浅谈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实际运用[N];新农村商报;2010年
2 孙玉军;突破合同的相对性能解决实际施工人问题吗[N];建筑时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昌;实际施工人对发包人的诉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阮健科;从《房屋租赁合同司法解释》第十七条论合同相对性突破[D];暨南大学;2015年
3 丁保国;合同相对性原则及突破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司法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魏金凤;实际施工人权益保护探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林琳;合同相对性规则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6 刘跃峰;合同相对性突破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赵德玖;合同相对性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光军;合同相对性理论探析[D];安徽大学;2005年
9 彭玉海;合同相对性突破的法理依据及其适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10 种倩倩;论合同相对性[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5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