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合同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题:劳动合同 切入点:私法性 出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文章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特征是私法性征,劳动合同的基本特征仍然遵从契约自由的原则,其基本特征仍然是自由性。劳动合同的基本性质也就是用人方和劳动方的约定性,即依然是由用人方和劳动方的双方约定,基于此,劳动合同的违约依然是用人方和劳动方双方的法律责任的基本内涵。国家法律在规范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中的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时候,应该尊重和平衡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的基础上进行界定和规范,以此推动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Abstract]: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labor contract law is private law,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labor contract is still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labor contract is freedom. That is, it is still agreed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labor side, based on this, The breach of a labor contract is still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employer and the laborer. When the state law regulates the labor relations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labor contract, It should be defined and regulated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and balanc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labor relations.
【作者单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增毅;;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2 陈乃新;;论劳动力权是经济法的基本权利范畴——兼论研究经济法权利应突破三大理论障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静;;对完善新劳动合同法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3 顾佳伟;;对劳动报酬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4 李培智;;大学生实习劳动关系认定探微[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5 张举国;;劳务派遣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1期
6 赵耀;;我国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7 黄亚雄;;离职竞业限制与劳动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8 王艳军;;浅论劳动力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9 王丽美;;试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10 刘凤玲;王继东;;浅论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培智;;劳动关系概念论纲[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9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周艳群;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郭俊;公司并购所涉职工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政霖;论劳务派遣模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晗;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叶楠;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计琳婷;关于劳动者辞职权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钱岚;论雇主替代责任[D];安徽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有问有答[J];中国劳动;2007年11期
2 阚敬侠;;新闻业怎样贯彻劳动合同法——从记者证看新闻业劳动合同的规范[J];中国记者;2008年02期
3 李清;;员工离职怎样才是合法的[J];生意通;2010年03期
4 程钰文;金福海;;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以《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完善为核心[J];人民论坛;2010年32期
5 江君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05年11期
6 本刊编辑部;;临时雇佣关系应适用民法调整范畴[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1期
7 郭英华;;论劳动合同的私法性质及其法律适用[J];行政与法;2006年08期
8 刘振荣;连裔;;劳动合同的约定不具有对抗国家法律法规的效力[J];就业与保障;2006年05期
9 冯亮;;法律信箱[J];人民之声;2008年04期
10 高波;;试析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兆国;;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借用关系——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谈起[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张照东;叶勇;;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周晶;;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法律依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张敏;;船员劳动派遣相关法律问题探究[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凡;;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牛淑贤;;从班古拉事件看工伤事故责任的承担[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溪莹;宋艳萍;蔡天德;;领会《职业病防治法》内涵 明确四者权益关系[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声文;劳动合同法草案:百姓关注八大热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刘健邋本报记者 金镒;不续约是被“辞退”的最佳手段?[N];哈尔滨日报;2008年
3 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主任 胡文坚邋律师;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超过十年 双方即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N];中山日报;2008年
4 素人;企业如何合法“挖人”?[N];市场报;2008年
5 张留兵邋张驰;停产不是拖欠工资的理由[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记者 严峻嵘 采访整理;解约未提前通知单位须付代通金[N];人才市场报;2009年
7 永定县法院 张楠明;劳动合同期满后未再续签,,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关系吗?[N];闽西日报;2007年
8 李怀智;农民建筑工伤残谁该担责[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北京市奕明律师事务所 涂志 张真颖;企业注销应如何处理劳动合同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怀杰;劳动合同关系中解雇限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钟兴华;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宋宝成;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郑R糢
本文编号:1667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6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