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违约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读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
本文选题:波斯纳 切入点:《法律的经济分析》 出处:《江汉论坛》2004年06期
【摘要】:波斯纳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则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代表之作。波斯纳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违约及其救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效率违约的理论,认为凡是对一方当事人来说,其违约的效益高于履行的效益,则应鼓励其违约。尽管至今为止,效率违约的理论未被大陆法国家(包括我国)的立法甚至理论予以认可,但这并不能否认波斯纳的效率违约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效率违约理论是合同法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突破了大陆法传统合同法理论的束缚,将效率从经济学领域引入到合同法领域,弥补了单纯法律分析方法的不足。
[Abstract]:Posner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 analysis, His book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Posner analyzes default and its relief by means of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famous theory of efficiency breach of contract. It is considered that for one party, the benefit of breach of contrac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erformance, and its breach of contract should be encouraged. Although so far, the theory of efficiency breach of contract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y the legislation or even theory of France on the mainland (including our country). But this does not deny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of Posner's theory of efficient breach of contract, which is a reasonable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ntract law and breaks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ntract law of continental law. Introducing efficiency from economics to contract law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pure legal analysis metho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9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叶林;;论不可抗力制度[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4 刘广;卫玮;;我国合同立法引入效率违约制度可行性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胡蓉;;期望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比较——法和经济学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5期
6 肖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价值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祝来新,陈敏;违约金的理解与适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苏平;论预期违约制度与不安抗辩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刘迎霜;;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03年01期
10 胡蓉;;关于效率违约理论的理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柯和贵;;可得利益损失类型认定标准[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林春;应收款转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叶乃锋;国际航空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叶i吰,
本文编号:1673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7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