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约可得利益赔偿之辩
本文选题:违约责任 切入点:合同解除 出处:《政治与法律》2006年05期
【摘要】:合同一方违约,另一方依约或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仍可以请求赔偿损失,赔偿的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合同解除并不消灭业已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赔偿履行利益的损失,即便认为解约后之索赔对象为信赖利益,则信赖利益的损失也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我国《合同法》第97条之规定虽未明确赔偿的范围是否延及可得利益,但也未对解约后之索赔作出限制,依据整体解释、目的解释的原则,赔偿范围应当包括可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双方利益平衡。
[Abstract]:If on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has breached the contract or the other party has exercised the right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e may still claim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the scope of which includes the loss of the benefits available. The dissolution of the contract does not eliminate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that has been formed,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interest in performance, even if the person claiming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is deemed to be a trusted interest, The loss of reliance interest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loss of available interest. Althoug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97 of the contract Law of China do not clearly define whether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extends to the interests to be obtained, it also does not limit the claim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available interest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驰,韩强;民法同质补偿原则新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2 徐拥军,徐溯;试论预期违约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责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本宏;论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的适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崇敏,陈敖翔;我国民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新探[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4 翁文旋;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广兴;民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6 程建;医疗损害赔偿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黄连升;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亚平;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辜彬;产品责任法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吕巧珍;论惩罚性损害赔偿[D];清华大学;2003年
4 盛洪;违约与侵权请求权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刘莹;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陈建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应适用限制赔偿原则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任雪;论著作权的损害赔偿[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凌;环境侵权之替代性损害赔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及其制度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史黎;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骐;产品责任中的损害与损害赔偿──一个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京京;;关于违约责任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2 王涛;;试论我国对解除合同异议期间的司法解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3 徐楚;;房产新政引起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4 胡琴;;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5 陶俊峰;王政;;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冯钟鸣;;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7 刘冬蕴;李建华;秦玉芳;;建设工程合同的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J];河南水利;2002年03期
8 李晓曦;;论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J];学理论;2011年17期
9 李汶奚;;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及违约责任的承担[J];中国商贸;2011年24期
10 李猛;;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晖;;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沈晖;;从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廖秀丽;;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胜玲;陶于权;;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靖;;履行合同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郝秀辉;;损害赔偿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与选择[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周海智;;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周海智律师讲座摘要(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康盛明;;论合同法规定的违约及侵权的异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韩鹰;王小涛;;试论电子合同的成立、效力及其违约责任[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10 刘新\,
本文编号:1676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7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