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违约救济方式选择后的可变更性

发布时间:2018-04-09 09:11

  本文选题:救济方式 切入点:选择救济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违约救济方式相互排斥应区分出择一行使这一特殊情形,尤其不应在此情形下直接认定当事人选择了其一就等于放弃另一救济方式。《合同法》第111条中的选择不属于选择之债,不同于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不必定性为形成权;这里构成择一竞合关系,受损害方有选择变更权。解除权为形成权的定性有其限度,学理中的不可撤销性这一共通原则不宜因定性而一体适用。行使解除权可在区分解除权发生原因和解除权行使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解除权效力发生的认定与解除声明是否可撤销变更的问题作分开处理。为便于灵活处理可分立出救济变更问题,规范总体进路应从传统建立在法律行为责任基础上的同意原则转向采纳体现现代共同发展趋势的信赖原则。
[Abstract]:The mutual exclusion of the mode of relief for breach of contract should distinguish the special case of alternative exercise, especially if the party chooses one, i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renouncing the other. The choice in Article 111 of the contract Law is not a debt of choice.Unlike the option in the debt of choice, it does not need to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right of formation; this constitutes an alternative relationship, and the aggrieved party has the right to choose to change.There are limits to the nature of the right of dissolution as the right of formation,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irrevocability in academic theory should not be applied as a whole.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 causes of rescission and the conditions of exercising the right of resciss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rescission an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statement of rescission is revocable or not can be dealt with separately.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divisible relief change flexibly,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general approach from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 of consent based on legal responsibility to the principle of adopting the principle of trust, which reflects the trend of modern comm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金海;;论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崔建远;;合同解除探微[J];江淮论坛;2011年06期

3 叶金强;;私法效果的弹性化机制——以不合意、错误与合同解释为例[J];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4 崔建远;龙俊;;委托合同的任意解除权及其限制——“上海盘起诉盘起工业案”判决的评释[J];法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丽;;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祯军;商标权与著作权的权利冲突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大文;王世贤;;婚姻自主权检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齐恩平;徐腾飞;;论成员权的限制与剥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严雪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及限制[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6 鞠海亭;本案适用修订后的《婚姻法》还是适用修订前的《婚姻法》——兼谈最高院对新修订《婚姻法》溯及力问题的解释[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7 杨立新,刘宗胜;论抗辩与抗辩权[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8 匡爱民,魏盛礼;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理论的重新检讨——兼论被监护人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归属的立法选择[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9 李军;私法自治的基本内涵[J];河北法学;2005年01期

10 李小华;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正解——民事法律行为概念辨析之三[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朱铭来;练姿秀;王惠君;;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翌平;;类比房产买卖对墓穴买卖中的土地财产权问题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f,

本文编号:1725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25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