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用工成本视角下的劳动合同法修改

发布时间:2018-04-23 02:11

  本文选题:企业用工成本 + 劳动合同法 ; 参考:《法学》2017年11期


【摘要】:导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足和推高企业用工成本是《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备受话病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五险一金"缴费偏高。《劳动合同法》施行不是导致工资涨幅较大和企业用工成本较高的直接原因,但是,《劳动合同法》中一些与企业用工成本有关的规则间接对用工成本的不合理造成了影响,有修改调整之必要。《劳动合同法》的修改需要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与维护劳动者权益之间觅得平衡。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角度看,《劳动合同法》的修改重点应聚焦在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责任、经济补偿和赔偿金责任和解雇保护制度等规则的完善上。
[Abstract]:The lack of flexibility in the labour market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employment in enterprises are two aspects that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employment in enterpris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payment of "five risks and one gol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higher wage increase and the higher cost of employment in enterprises. However, some rules relating to the cost of employment i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ndirect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unreasonable cost of employment. The amendment of Labor contract Law need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reducing the cost of employment and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abour market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employment in enterprises, the amendment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should focus on the employer's responsibility to pay double wages. Economic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liability and dismissal protection system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l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萍;;《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分析与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年26期

2 陈凯迪;张晓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基于对成都地区部分企业的抽样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3 何勤;王飞鹏;;《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彦宏;;关联企业用工乱象亟待规范[J];中国卫生人才;2013年11期

5 彭兴庭;;“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是《劳动合同法》的错吗?[J];新经济杂志;2008年01期

6 王全兴;何平;谢天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劳动法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9年05期

7 舒燕;孙婧;张健;王佳;;《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雪;;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2年32期

9 田亦姗;;劳动合同,你签了没有?[J];中国就业;2000年09期

10 ;怎样签订劳动合同[J];中国就业;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2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苏文蔚;王建平;;关于建立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几点认识[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连跃;;浅析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承志;警惕“新法成本论”促成新一轮涨价[N];民营经济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汤碧琴;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N];宁波日报;2008年

3 路伟;企业突击裁员是对法律误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李涛;企业用工依旧拥有完全自主权[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5 高路;“企业吃亏论”严重误解劳动合同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石美遐;方江宁;劳动合同中止: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7 郑爱青;立法应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王全兴;克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目标选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刘勇;北京局工会举办《劳动合同法》培训班[N];人民铁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海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yぶ竞,

本文编号:1789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789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