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非财产损害的合同法救济

发布时间:2018-06-11 23:05

  本文选题:非财产损害 + 违约行为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08年10期


【摘要】:传统民法理论采取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二元救济体系,合同法救济财产上的损害,而非财产损害部分则由侵权法救济。但是客观上存在侵权法不能充分救济违约所致的非财产损害情形,能否将违约所致的非财产损害纳入合同法的赔偿范围,以违约责任救济?文章先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再通过对合同期待利益理论和可预见规则的分析,主张违约行为所致的非财产损害可以给予合同上的救济。在对我国立法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当构建我国非财产损害的合同法救济制度。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ivil law adopts the dual relief system of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liability for tort. Contract law relieves the damage of property, but not the part of property damage. However, there exists objectively that the tort law can not fully remedy the non-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breach of contract. Can the non-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breach of contract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under contract law to remedy the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This paper first compares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s of the civil law system and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the expected benefit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foreseeable rule, it argues that the non-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the breach of contract can be given relief on the con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remedy system of contract law of non-property damag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世远;非财产上损害与合同责任[J];法学;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英;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钦杰;英美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4 董玉鹏;国际航空运输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余艺;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康娜;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和婚姻立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侯东德;股东权的契约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廖湘文;侵权行为法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10 邵海;责任保险影响下现代侵权法的嬗变[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亮;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沈海燕;论我国《保险法》修订后的重复保险法律制度[D];湘潭大学;2009年

3 徐占勋;论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D];吉林大学;2009年

4 林琳;合同相对性规则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5 郑晓玲;我国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钱敏;关于雇主责任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7 董玲;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审判实务及引发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9年

8 李林昊;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探析[D];延边大学;2009年

9 金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竞合的理论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10 郭帅;试论我国强制缔约制度的完善[D];延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违约行为引起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法学论坛;2005年01期

2 龚帆,杨蕙,朱方毅;对非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薜虹;非财产损害刍议[J];现代法学;1994年05期

4 兰舟;徐开勇;;损害赔偿,请用好你的权利[J];安全与健康;2006年10期

5 李悦佳;违约行为及其形态[J];当代法学;2003年04期

6 ;前妻死亡,我能否以女儿名义要求损害赔偿[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5年09期

7 李宝军;非财产损害赔偿与缔约过失责任[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8 ;海阳县人民法院研究和总结处理损害赔偿案件的经验[J];人民司法;1981年11期

9 吴百福;;《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合同中的违约和对违约的处理[J];国际商务研究;1988年01期

10 王全弟,龚佳;论对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J];法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郝秀辉;;损害赔偿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与选择[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船舶防污染高新技术与区域合作研讨会暨第一届‘港口杯’船舶防污染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专集[C];2003年

5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3年

6 陈屹立;邵同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柯复;;谈房地产征收补偿和损害赔偿的标准[A];2005国际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郁晓冬;;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刘湘;;论法院如何认定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朱鸣鹤;殷佩海;熊德琪;;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评估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寿;对违约行为说:不![N];中国保险报;2003年

2 崇 明;未成年人损害赔偿如何执行需要明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陆建忠;无偿搭车者的损害赔偿[N];法制日报;2004年

4 杨立新;恶意利用公司控股地位是违约行为[N];法制日报;2005年

5 付 英 王 丰;定金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吗[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段有才(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别混淆工伤待遇和损害赔偿[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7 杨建友 石家能;交警能当场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吗[N];法制日报;2005年

8 济南市市中区委政法委 邢树华;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区别之浅论[N];建筑时报;2007年

9 崔民;患者期待权损害赔偿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王倩;网络侵权损害赔偿难题期待破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曹顺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姜作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翁静晶;论中国死者名誉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翁晓健;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雅;论违约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莉;违约非财产损害的合同法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冉克平;非财产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少波;间接受害人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刘建颖;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吕巧珍;论惩罚性损害赔偿[D];清华大学;2003年

7 李凡;论旅游合同中的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D];四川大学;2004年

8 黄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秉晖;论婚姻家庭法上的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10 辛元洲;国际商事合同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7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07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