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机制研究——以高校后勤为例
本文选题:编外人员 + 高校后勤 ; 参考:《人民论坛》2011年32期
【摘要】:高校编外用工主要集中于后勤部门,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结构复杂、学历偏低,存在用工不规范、不符合《劳动合同法》、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管理问题,可通过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强高校管理人员意识、拓展人才引进途径、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加大服务外包等途径,提高编外人员管理绩效。
[Abstract]:The large number, strong mobility, complex structure,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rregular employment, non-conformity with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m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 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ear service depart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large number, the strong mobility, the complex structure, the low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o on.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non-staff personnel can be improved b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expanding the ways of introducing talents, per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increasing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基金】: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RS-2011-4008
【分类号】:G647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尤春卉;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年01期
2 孙国权;关于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崔丽萍;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道熙;试论深化高校后勤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1995年02期
2 郭志林;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高校后勤改革[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杨鑫铨,廖和湘;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模式及其途径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1999年02期
4 张淼丰;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思考[J];理论导刊;2001年06期
5 王皆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中政府职能的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吴茜林;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德治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于乃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8 ;高校后勤工作成绩显著[J];安徽教育;2004年01期
9 陈旭东;论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综合素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文梅;;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责任会计[J];商业会计;200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芝;;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职责的思考[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周烈;;关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考[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3 刘克勤;;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4 杨以勤;;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刘泳;;浅析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潘少江;;关于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转变观念的思考[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7 陈军;;试析如何加强高校后勤党员意识的培养[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8 ;后记[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9 郝志如;张启兵;;高校后勤能本管理的思考[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海涛;张文利;;引进个人资本,,促进高校后勤产权多元化[A];发展与创新——北京高校后勤饮食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一焱 实习生 蒲欣;学生罢餐孰之过[N];联合日报;2010年
2 赵林涛;高校后勤不宜过分商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曹升元 陈国政 徐yN琳;探究影响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因素[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记者 李让恒 通讯员 王平;湖南高校后勤揽起助学担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张文艺;构建有特色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N];贵州日报;2004年
6 记者刘东岳 通讯员李强;高校后勤协会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召开年会[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部分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概览[N];文汇报;2000年
8 曹升元 陈国政 徐垎琳;五大因素影响高校后勤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山东警察学院 张纯东;高校后勤科学管理浅谈[N];中国贸易报;2007年
10 陈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群;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魏静;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利用的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彭志武;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4 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李小娟;中国高校后勤基础设施BOT投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铁巍;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长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曙光;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其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赵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林建坤;论高校后勤领域权力制约与反腐机制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3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