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浅析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发布时间:2018-06-17 14:53

  本文选题:劳务派遣 + 适用范围 ; 参考:《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摘要】: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节约企业用工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规制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帝六十六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然而,实践表明,原则性、笼统性的法律规定不能解决劳务派遣适用的模糊性,致使劳务派遣泛滥,出现非正常繁荣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Abstract]:As a new type of employment, labor dispat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reliev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saving enterprise employment cost.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labor dispatch, article 66 of Labor contract Law makes corresponding provisions. However,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principle and generality cannot solve the fuzzi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 dispatch, resulting in the overflow of labor dispatch and the phenomenon of abnormal prosperity. This needs to further refine and perfect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labor dispatch.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彬;论绑架罪的目的[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何立荣;;《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评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明,姜新国;也论绑架罪的几个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喻义东;论多次挪用公款犯罪数额问题的认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5 许发民;康诚;;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6 吕天奇;;商业贿赂犯罪的防范与治理[J];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7 王鹏祥;;侵犯商业秘密罪若干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8 吕天奇;;商业贿赂犯罪构成的若干新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9 肖乾利;;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若干问题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谢秋凌;高巍;;论贩卖毒品罪之目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宇;民刑关系要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刚;增值税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杨平娟;论非法拘禁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长治;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贾岳;律师刑事责任制度疑难问题研究——针对刑法第306条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构想[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宋其森;我国药品专利刑事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熊建;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许晓松;非法行医罪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陈金龙;论偷税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平用杰;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史小婕;玩忽职守罪若干问题探讨[D];郑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俊华;;主业禁用——劳务派遣的适用原则[J];现代人才;2007年06期

2 章亮明;杨志芳;陈铭业;;试析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三性”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杨胜利;;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缺失及发展前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岩;;《劳动合同法》视角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刘帅;;浅谈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6 叶菁;;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1年11期

7 郭芳萍;;刍议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及其注意事项[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8 李晖;;劳务派遣及其法律规制——兼论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的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松梅;;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网络财富;2010年15期

10 刘瑛;闻明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张淑芳;;论行政简易程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鲁士恭;;正确地认定执法责任制的适用范围[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朱晓勤;;《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与欧盟电气电子RoHS指令的比较评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郎冲;;企业用人即时辞退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务)派遣风险防范[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云;是禁?是限?是鼓励?[N];福建日报;2006年

2 陈琳 李金迪 晓岩;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案开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遭遇“三重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4 班书尚 王绪波 徐国林;劳务派遣为何同工不同酬?[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记者 江致礼;劳务派遣组织将有准入标准[N];首都建设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路;“700余名职工,550名是劳务工”[N];工人日报;2011年

8 特约撰稿 周斌;百思买遣散“劳务派遣员工” 雅戈尔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场报;2011年

9 记者 李京华;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隐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金海燕;劳务派遣不能成为劳动保护盲区[N];农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凌云;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2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03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