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出生损害赔偿问题探讨
[Abstract]:In the false birth complaint, the failure of the doctor to detect a serious illness in the fetus resulted in a pregnant woman giving birth to a defective baby, and the parents paid a large amount of medical expenses, care and maintenance for the defective child. At the same time suffered mental pain. Parents have the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these damages. In China, tort law and contract law can be applied to deal with such litigation.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 烟台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成良;谭申生;陈国平;;错误生产的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陈宏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及其救济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清池;;作为财团的信托——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伟;试析合同无效时返还财产的法律性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8 马力,李国强;论保险合同的有利解释原则[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萧也红;公法与私法的分类及其对现今中国之意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刘茹;;试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与完善[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李云波;;缔约利益受第三人侵害时应予救济的基础原因[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曹淑江;;公立高校银行贷款中的法律问题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胡勇军;;过失相抵规则在特殊侵权中的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沈荣华;;“赔偿与补偿基金”之理论基础探悉[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彤海;;“不良债权”受让人不能起诉银行吗——与梁慧星教授商榷[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闫成栋;;我国体育仲裁性质有关问题探讨[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国平;;论我国船舶油污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立法中应解决的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徐念沙;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李明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耿利航;法律移植与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尹志强;论民事权利在私法中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李迎宾;我国村民自治组织行政主体地位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鹏慧;论合同法的形式理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邓小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邓晓霞;法人权利能力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张悦;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盛蔚;合同成立与生效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于猛;公司内部人员短线交易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于付军;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忠胜;;纯粹经济损失赔付与第三人利益保护[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2 李书珍;;合同解除所生损害赔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3 詹绪达;;缔约过失责任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4 陶亮;;试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5 裴文军;;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张卓玉;;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7 刘俊宁;胡晓翔;沈正善;赵太宏;;关于《侵权责任法》的点滴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8 刘晓;;婚约制度的相关法律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9 韩旭至;;浅谈《侵权责任法》的缺陷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0 李秀娟;;评美国Uniloc USA案中重要规则法适用的转变[J];知识产权;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蕾;;环境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陈屹立;邵同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郝秀辉;;损害赔偿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与选择[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罗丽;;日本日照妨害救济法理及对我国的启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贺富强;赵明;;房屋建设工程对相邻房屋损害赔偿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陈家斌;陶靖;;浅析工程施工合同损害赔偿中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宋学军;翁建敏;;关于完善我国消费者索赔权的几点建议[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关仕新;7月,这些侵权损害赔偿从此更明确[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秀东;尽快建立消费者隐性损害赔偿基金[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3 史友兴;婚内损害赔偿“羊毛出在羊身上”?[N];工人日报;2010年
4 李根发 戴根法;怎么审理老年人损害赔偿案[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美荣;“被离婚者”遭遇损害赔偿难[N];北京社区报;2011年
6 济南市市中区委政法委 邢树华;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区别之浅论[N];建筑时报;2007年
7 崔民;患者期待权损害赔偿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梅海洋;公司介入权与公司损害赔偿权之竞合[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左其洋;婚姻损害赔偿案诉讼时效有多长[N];江苏经济报;2002年
10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 张红生;清算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张英;一元处理机制下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6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丁海俊;私权救济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郑仁荣;论诽谤[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军;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廖德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之损害赔偿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谢渊;违约的非财产上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宋振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刘晓智;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景华;论缔约过失责任之损害赔偿[D];外交学院;2005年
7 魏亚琼;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一娴;论违约定金的惩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高卫中;论缔约过失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红艳;论违约金责任的适用[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7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14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