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给付不能制度之比较
[Abstrac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rman Law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debt Law, the failure of payment to be the core of the German law system was criticized. The new law has carried out a great deal of reform on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ld law, giving legal effect to all contracts that cannot be paid. At the same time, it reconstructs the whole non-payment system with different legal consequences as the center, so that the payment can not finally fade out of the payment obstacle law system. The term "impossibility of payment" has not been adopted in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and the term "im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has been used in theory, but there are still provisions on the specific form of impossibility of payment in the system of impossibility of payment. There is only the confusion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regulation. There is no system of payment in German debt law. The legal effect of default is progressive to regulate the debtor's original payment obligation, secondary payment obligation, creditor's treatment obligation, creditor's right to rescind contract,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ivil law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扬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D9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W·多伊布勒(Prof.Dr.W.D釨ubler),朱岩;德国新债法概述[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2 张舫;高中义;;论代偿请求权[J];理论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李伟;不安抗辩权、给付拒绝和预期违约关系的思考——以德国法为中心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3 刘道远;;商事责任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岳业鹏;;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玉梅;;商业合同附随义务根本违约之判断标准[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6 张琦;王涯茜;;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合约的违约救济研究[J];重庆建筑;2010年06期
7 潘争艳;;我国死亡赔偿范围的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0年01期
8 李昊;;论德国积极侵害债权制度的变革[J];研究生法学;2011年01期
9 崔建远;关于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的辨析[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10 孙良国;;期望损害赔偿的实现:替代交易的研究[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朱凡;人的担保基本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邹国勇;德国国际私法的欧洲化[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茂祺;给付障碍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红良;论债权让与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志强;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设立[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素华;;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J];山东审判;2009年01期
2 杨明;;给付负担过重规则——情势变更原则具体化的一个例证[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俊,李洪东;合同法第73条适用问题之探讨[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4 朱伯玉;;合同后义务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28期
5 赵国辉;;关于代位保金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9期
6 李霞;;附随义务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王天云;;债权人实现代位权的几个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向嫣;;论代位权的行使[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9 焦正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第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五) 合同的履行[J];贵州农村金融;2004年06期
10 唐启光;债权人受领迟延几个问题的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2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6 邢志刚;;合同的法定解除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海智;;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周海智律师讲座摘要(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秦海蓉;;浅议行政程序违法及其法律后果[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宋作江;;合同法规定工程价款优先受偿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对策[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 杨慧文 郭晓菊;债权人不开发票,债务人可否拒绝付款[N];检察日报;2009年
2 王建停 许贝丽;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山东省即墨市司法局 崔学忠;论银行贷款的《合同法》保护[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善哲;人保部起草劳动合同法规章 劳务派遣是否纳入存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6 严宝康;应对危机靠什么[N];解放日报;2009年
7 潘亚伟 刘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王洪玉;热点事件引出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9 邱隆芬;本案应如何适用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蔡萌;解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N];保定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5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孙杰;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Q糜剿
本文编号:246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46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