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09:38
  当事人可以通过订立合同来设立、变更、终止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合意而成立,具有合理性和法律上的效力。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合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合同会有漏洞存在。针对合同漏洞,法律应如何规制它?本文即将围绕合同漏洞的法律规制展开探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围绕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概述。首先,什么是合同的漏洞?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分别对合同漏洞进行了定义及分类。其次,论述产生合同漏洞的原因:一是当事人的有限理性导致无法预见。一个有限理性的人试图最大化其效用,但是他只具备有限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之外界环境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当事人无法预见合同的每一个细节,合同漏洞也就在所难免了。二是语言的局限性,由于合同是用语言来表达,可是不管我们语言词汇多么详尽完善,多么具有识别力,现实中总存在着为严格、明确的语言所无能为力的细微差别与不规则情形。没有一个单词或短语只有一个确实的、不变的意思。语言是活动着的思想的外衣,会随着环境与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其风格和内容。三是交易成本的存在也是导致当事人故意为合同留下缺口的原因。具体来说,交...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概述
    一、合同漏洞界定
        (一) 合同漏洞的定义
        (二) 合同漏洞的分类
    二、合同漏洞产生的原因
        (一) 当事人的有限理性导致无法预见
        (二) 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三) 交易成本的存在
    三、合同漏洞的弊端及对其规制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确定合同内容,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二) 有助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促进公平正义
        (三) 有助于鼓励当事人交易,促进经济发展
    四、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界定
        (一)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含义
        (二)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方式
第二部分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方式之一:合同漏洞填补
    一、合同漏洞填补的概念
    二、合同漏洞填补与合同解释的区别
        (一) 含义与运用场合不同
        (二) 针对对象不同
        (三) 适用规则不一样
    三、漏洞填补的具体步骤与适用规则
        (一) 依共同的默示意图或推定的意图补充
        (二) 依法律规范填补
第三部分 合同漏洞法律规制方式在之二:合同解释
    一、合同解释的概念
    二、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
        (一) 适用范围不同
        (二) 解释方式侧重不同
        (三) 解释的时间点不同
    三、合同解释的理论基础
        (一) 意思主义
        (二) 表示主义
        (三) 折中主义
    四、合同解释的适用规则
        (一) 文义解释
        (二) 体系解释
        (三) 历史解释
        (四) 习惯解释
        (五) 目的解释
        (六) 诚信解释
        (七) 对起草者不利的解释
第四部分 我国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完善
    一、我国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现状
    二、我国合同漏洞法律规制的完善
        (一) 完善立法内容
        (二) 完善司法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事实认定权: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 黄松有.  法学研究. 2003(04)
[2]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J]. 杨其静.  教学与研究. 2003(07)
[3]论不完全合同与合同漏洞补充——“牛黄案”法律适用的启示[J]. 陈斌,李夏.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4]法律:通过第三方实施的行为规范[J]. 张维迎.  读书. 2000(11)
[5]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J]. 张家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硕士论文
[1]合同解释制度研究[D]. 甘文韧.湘潭大学 2005
[2]法官自由裁量权寻读[D]. 梁伟.山东大学 2005
[3]论合同漏洞的填补[D]. 凌特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37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437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