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本质、内容与会计确认 ——基于合约理论的分析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1-10-20 06:18
众所周知,商誉是一类极其抽象的资产。围绕商誉所展开的讨论历经数百年,遍及了法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对商誉的关注,起始于人们最初对于商业关系资源的识别与保护的愿望。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任何企业无法忽视的方面。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研究商誉的文献越来越多,但商誉理论和商誉会计实务却并未获得根本性的突破。商誉理论的窘境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超额盈利观”为代表的对商誉定义认识的倒退。越来越多的文献把“商业关系”这一核心概念从商誉定义中忽略,但即使是“超额盈利观”的开创者P. D. Leake也没有这样做。二是以“合并商誉”为代表的会计确认混乱。自创商誉难以确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合并商誉又真的是商誉吗?商誉进入会计报表的前景又如何呢?三是商誉产权研究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许多套用了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商誉研究事实上并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最后一个方面正是本文的突破口。事实上,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产权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具有排它性质的物质资产和专利权等部分无形资产,而商誉作为一类商业关系则需要运用合约理论来分析。尽管后者仍被称为产权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回顾
1.1 商誉内容的演进
1.2 商誉定义的分化
1.3 商誉来源理论概述
1.4 商誉确认的基本问题与现实困境
2 商誉的本质及其外延界定
2.1 商誉的产权属性
2.1.1 产权概念分类及狭义产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2.1.2 绝对产权与相对产权
2.1.3 约束性合约与非约束性合约
2.2 商誉的本质:非约束性商业关系
2.3 商誉外延的具体界定
2.3.1 商誉与商标权
2.3.2 商誉与人力资本
2.3.3 商誉与组织资本
2.3.4 商誉与有利的地理位置
3 商誉的合约结构分析
3.1 案例引入
3.2 构成商誉合约的三要素
3.3 商誉的两个层次及其构成分析
3.4 信息中介的其他形式及其对商誉结构的影响
4 合约视角下的商誉清单重构
4.1 商誉分类的三种视角
4.2 基于合约结构的现有商誉清单解读
4.3 按外部主体分类的商誉清单重构
5 合约视角下的商誉控制权与会计确认
5.1 商誉控制权的决定因素分析
5.2 增强控制权的可能途径
5.3 商誉确认的前景展望
5.3.1 商誉表内确认的可靠性问题浅议
5.3.2 合并商誉的确认问题
5.3.3 商誉表外披露的可能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创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思考[J]. 徐勇.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6)
[2]商誉“黑箱”:推导、解构与还原[J]. 朱国泓.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01)
[3]商誉构成要素探究[J]. 常华兵.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02)
[4]"集体跳槽"暴露企业人才系统"内症"[J]. 胡云生. 中国社会保障. 2004(10)
[5]论商誉权[J]. 吴汉东. 中国法学. 2001(03)
[6]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的比较分析[J]. 王湛. 财会月刊. 2000(16)
[7]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J]. 于越冬. 会计研究. 2000(02)
[8]从系统论角度看商誉[J]. 刘华艳. 现代会计. 2000(01)
[9]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J]. 葛家澍. 财会通讯. 2000(01)
[10]科斯定理负商誉“悖论”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J]. 杜兴强. 会计研究. 1999(07)
本文编号:3446405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回顾
1.1 商誉内容的演进
1.2 商誉定义的分化
1.3 商誉来源理论概述
1.4 商誉确认的基本问题与现实困境
2 商誉的本质及其外延界定
2.1 商誉的产权属性
2.1.1 产权概念分类及狭义产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2.1.2 绝对产权与相对产权
2.1.3 约束性合约与非约束性合约
2.2 商誉的本质:非约束性商业关系
2.3 商誉外延的具体界定
2.3.1 商誉与商标权
2.3.2 商誉与人力资本
2.3.3 商誉与组织资本
2.3.4 商誉与有利的地理位置
3 商誉的合约结构分析
3.1 案例引入
3.2 构成商誉合约的三要素
3.3 商誉的两个层次及其构成分析
3.4 信息中介的其他形式及其对商誉结构的影响
4 合约视角下的商誉清单重构
4.1 商誉分类的三种视角
4.2 基于合约结构的现有商誉清单解读
4.3 按外部主体分类的商誉清单重构
5 合约视角下的商誉控制权与会计确认
5.1 商誉控制权的决定因素分析
5.2 增强控制权的可能途径
5.3 商誉确认的前景展望
5.3.1 商誉表内确认的可靠性问题浅议
5.3.2 合并商誉的确认问题
5.3.3 商誉表外披露的可能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创商誉会计确认与计量思考[J]. 徐勇.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6)
[2]商誉“黑箱”:推导、解构与还原[J]. 朱国泓.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01)
[3]商誉构成要素探究[J]. 常华兵.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02)
[4]"集体跳槽"暴露企业人才系统"内症"[J]. 胡云生. 中国社会保障. 2004(10)
[5]论商誉权[J]. 吴汉东. 中国法学. 2001(03)
[6]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的比较分析[J]. 王湛. 财会月刊. 2000(16)
[7]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J]. 于越冬. 会计研究. 2000(02)
[8]从系统论角度看商誉[J]. 刘华艳. 现代会计. 2000(01)
[9]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J]. 葛家澍. 财会通讯. 2000(01)
[10]科斯定理负商誉“悖论”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J]. 杜兴强. 会计研究. 1999(07)
本文编号:344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44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