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21:37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是指指建筑单位(发包方)与施工单位(承包方)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而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本文以2005年6月,四川省第五冶金建筑第一有限责任公司诉四川金山禅心制药有限公司工程款纠纷案为中心,分别探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违约责任承担、承包形式和施工许可证的几大问题。首先,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中,有违约情形的存在必然就有违约责任的承担。但是,在现行的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里,对承包方和发包方违约责任的承担却作出了不对等的规定。比如对发包方而言,设计变更的后果仅仅是延期完工,这根本不是违约责任的承担,而不过是履行合同义务而已。笔者特别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的理念来弥补法律的不足。其次,建筑承包合同中的承包形式一直是法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中的“包”,不仅仅是指施工过程对工程本身的“包”,也指出,设计的“包”同样是值得重视的。无论是哪一种,“包而不实”都是不宜提倡的,同时也是后患无穷的。另外,施工许可证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立必须办理施工许可证才可以入场施工的行政许可制度反应了国家有关部门对建筑施...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以四川五冶诉金山禅心建筑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为中心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
第二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征
一、合同标的的特殊性
二、合同主体的严格性
三、国家强制力的干预性
四、合同内容的控制性
五、合同的管理性内容
第三章 建筑施工合同违约责任研究
第一节 双方违约责任承担的法理
一、违约责任与合同义务
二、双方违约责任及责任承担
三、本案的双方违约情形及责任承担形式
第二节 双方过错混同责任承担的构想
一、设计变更的违约责任承担
二、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工期延误问题的构想
第三节 建筑承包合同双方违约情形分析:以五冶案为中心
一、发包方的违约责任
二、承包方的违约责任
三、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形(含“不对等的双方违约规定”)
第四章 建筑承包合同中承包形式研究
第一节 本案意义
第二节 设计“包底”
第三节 施工的转包和分包
第五章 施工许可证法律性质研究
第一节 施工许可证制度比较研究
一、我国的立法规定及现状
二、施工质量监管的国外做法借鉴
第二节 施工许可证的法律性质(含施工许可证在本案中的意义)
一、本案意义
二、施工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起工程投资变化的因素及相应对策的探讨[J]. 王英. 机电信息. 2005(13)
[2]试论工程变更的规范操作[J]. 谷宇红.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4(03)
[3]谈如何确定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的造价[J]. 章雷,乔新. 新疆有色金属. 2003(03)
[4]违约责任的研究[J]. 赵明. 辽宁财专学报. 2001(03)
[5]规范建设单位行为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J]. 高妙康,耿乃兴,肖建新. 工程质量. 2001(05)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J]. 安装. 2000(06)
[7]浅论建设合同承包人的优先受偿仅[J]. 董翠香. 政法论丛. 2000(01)
[8]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J]. 建筑. 1999(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J]. 王小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540990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以四川五冶诉金山禅心建筑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为中心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概念
第二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征
一、合同标的的特殊性
二、合同主体的严格性
三、国家强制力的干预性
四、合同内容的控制性
五、合同的管理性内容
第三章 建筑施工合同违约责任研究
第一节 双方违约责任承担的法理
一、违约责任与合同义务
二、双方违约责任及责任承担
三、本案的双方违约情形及责任承担形式
第二节 双方过错混同责任承担的构想
一、设计变更的违约责任承担
二、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工期延误问题的构想
第三节 建筑承包合同双方违约情形分析:以五冶案为中心
一、发包方的违约责任
二、承包方的违约责任
三、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形(含“不对等的双方违约规定”)
第四章 建筑承包合同中承包形式研究
第一节 本案意义
第二节 设计“包底”
第三节 施工的转包和分包
第五章 施工许可证法律性质研究
第一节 施工许可证制度比较研究
一、我国的立法规定及现状
二、施工质量监管的国外做法借鉴
第二节 施工许可证的法律性质(含施工许可证在本案中的意义)
一、本案意义
二、施工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起工程投资变化的因素及相应对策的探讨[J]. 王英. 机电信息. 2005(13)
[2]试论工程变更的规范操作[J]. 谷宇红.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4(03)
[3]谈如何确定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的造价[J]. 章雷,乔新. 新疆有色金属. 2003(03)
[4]违约责任的研究[J]. 赵明. 辽宁财专学报. 2001(03)
[5]规范建设单位行为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J]. 高妙康,耿乃兴,肖建新. 工程质量. 2001(05)
[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J]. 安装. 2000(06)
[7]浅论建设合同承包人的优先受偿仅[J]. 董翠香. 政法论丛. 2000(01)
[8]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J]. 建筑. 1999(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制度[J]. 王小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540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54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