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合同引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04:22
技术合同引进并消化吸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现阶段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吸收能力差异明显,这必然导致技术合同引进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出现区域差异。本文将消化吸收纳入研究框架内,从区域的角度探讨技术合同引进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技术合同引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详细回顾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后,对我国技术合同引进、区域经济发展及吸收能力水平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合同引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对技术合同引进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随后进入实证层面的研究,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合同引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各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技术合同引进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为负且不十分显著,中部地区的效果为正向且显著,西部地区的效果为正但是不显著。这种差异由区域间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可以合理解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的分析可以验证,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以自主创新带动经济增...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1985一2007年技术合同引进金额数据来源:根据1986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
在组成结构上,根据引进方式大致可以将技术合同引进分为技术费用和设备费用两类。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技术费用和设备费数据资料,对我国1985一2007年的技术费用和设备费进行整理并比较,结果如图2.2所示。拿山口(卜5‘j19扫5】9月6】987】9日日【g扫9】分别】】99】】992】993】991生995互性刹引 319971998】9992门X旧2(托】12(健】22以132以)42心X】 5ZIX阳2以)7年份图 2.2数据来源:根据我国1985一2007年技术费和设备费在总引进量中的比例1986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分析图2.2可知,我国成套设备引进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年到1997年,除1990年为39.0623%外,我国成套设备引进额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其中1989年达92.89%。第二阶段是1997年到2006年,成套设备引进额逐年下降,达到30%左右。从技术引进技术费用变化分析,从1985年到1997年
通过对自身变化趋势的观察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来说明。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R&D经费整理得出我国1985一2007年R&D经费变化趋势图如由图2.3所示。︵习叹︶异叫图2.3我国1985一2007年R&D经费投入资料来源:根据2003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J]. 宁东玲. 科技和产业. 2009(05)
[2]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到创新的转换与中国省际数据验证[J]. 魏枫.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02)
[3]技术引进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分析[J]. 韦影,许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03)
[4]宁波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 许继琴,潘丹,黄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5)
[5]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的经验[J]. 郭熙保,肖利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 吴延兵. 经济研究. 2008(08)
[7]技术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J]. 涂远芬,许统生. 统计与决策. 2008(10)
[8]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J]. 李光泗,徐翔. 经济学(季刊). 2008(03)
[9]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J]. 张秀生,陈慧女. 经济评论. 2008(02)
[10]区域知识能力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空间知识溢出视角的分析[J]. 朱美光. 科学学研究. 2007(06)
博士论文
[1]中国FDI技术吸收能力实证研究[D]. 张斌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技术引进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分析[D]. 符丽华.南京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363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1985一2007年技术合同引进金额数据来源:根据1986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
在组成结构上,根据引进方式大致可以将技术合同引进分为技术费用和设备费用两类。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技术费用和设备费数据资料,对我国1985一2007年的技术费用和设备费进行整理并比较,结果如图2.2所示。拿山口(卜5‘j19扫5】9月6】987】9日日【g扫9】分别】】99】】992】993】991生995互性刹引 319971998】9992门X旧2(托】12(健】22以132以)42心X】 5ZIX阳2以)7年份图 2.2数据来源:根据我国1985一2007年技术费和设备费在总引进量中的比例1986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分析图2.2可知,我国成套设备引进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年到1997年,除1990年为39.0623%外,我国成套设备引进额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其中1989年达92.89%。第二阶段是1997年到2006年,成套设备引进额逐年下降,达到30%左右。从技术引进技术费用变化分析,从1985年到1997年
通过对自身变化趋势的观察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来说明。根据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R&D经费整理得出我国1985一2007年R&D经费变化趋势图如由图2.3所示。︵习叹︶异叫图2.3我国1985一2007年R&D经费投入资料来源:根据2003一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整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J]. 宁东玲. 科技和产业. 2009(05)
[2]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到创新的转换与中国省际数据验证[J]. 魏枫.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02)
[3]技术引进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分析[J]. 韦影,许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03)
[4]宁波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 许继琴,潘丹,黄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5)
[5]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的经验[J]. 郭熙保,肖利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6]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 吴延兵. 经济研究. 2008(08)
[7]技术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J]. 涂远芬,许统生. 统计与决策. 2008(10)
[8]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J]. 李光泗,徐翔. 经济学(季刊). 2008(03)
[9]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J]. 张秀生,陈慧女. 经济评论. 2008(02)
[10]区域知识能力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比较研究——基于空间知识溢出视角的分析[J]. 朱美光. 科学学研究. 2007(06)
博士论文
[1]中国FDI技术吸收能力实证研究[D]. 张斌盛.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技术引进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分析[D]. 符丽华.南京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6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61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