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力新诠——合同法第51条评析
本文关键词: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力新诠——合同法第51条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是民法中极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合同法第 51条的规定不仅与合同自由的原则相抵牾 ,徒然增加合同无效机会 ,而且与相关民事法律制度多有不合之处 ,破坏合同法体系 ,其运行实效亦迂回曲折 ,有欠明晰。合同法的这种选择根源于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受制于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思想。但实证分析表明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与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并无直接勾联。因此 ,合同法应该调整对于无权处分的立法政策 ,行为人无权处分不应作为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合同自由 物权变动 无权处分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合同法颁布以来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围绕对第 5 1条的理解 ,就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表明了人们共同的学术兴趣 ,同时也暗示着这个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迄今为止 ,并未形成一致的见解。鉴于此 ,本文拟围绕民法的整体制度设计 ,以体系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建远;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贤君,潘志成;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陈平;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权体系建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平,李玮;论生态型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征收机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潘丽;;农村集体成员权性质比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郭继;票据质押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祝贵;;善意取得制度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金锦萍;;当赠与(遗赠)遭遇婚外同居的时候:公序良俗与制度协调[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10 曾江波;王少波;;论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物上请求权——以物权变动模式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钟爱玲;;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贾爱玲;马婵娟;周红占;;水权之界定[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姜双林;王宝臻;;对水权性质和特征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文燕;;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缪吉兵;;论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段凡;;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律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刘灵辉;胡小芳;;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9 刘保玉;;论货币所有权及其在运营中的流转[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10 侯怀霞;;论信托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继受信托法的反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振远;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赖荣华;论共同共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燕燕;我国最高额抵押担保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于春霞;所有权保留买卖法律关系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郭煌;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金鑫;船舶企业造船合同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田彦苹;周边国家海岛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相焕伟;集体土地流转的冷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秀之;OHADA《担保统一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雪;略论无权处分——兼评《合同法》第51条[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2 宋振玲;试析无权处分制度[J];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蔡立东;无权处分行为法律效力新诠——合同法第51条评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5 梅伯澄;夏宏强;;论德国物权变动理论下的无权处分规则[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刘晓辉;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兼谈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选择[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小牛;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与善意取得的适用[J];茂名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方国伟;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兼评《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孙淑宇;合同之债中无权处分行为的后果[J];当代法学;2003年11期
10 李鹃;我国关于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智;;不动产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小东;;论无权处分行为[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曾晓梅;;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司法实践[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安建忠;尹磊;;机动车物权变动及风险承担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牛慧;张玉娥;;论物权变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然然;;再议物权行为理论[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霞;邢启杰;;论物权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徐永前;李咏怡;;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鹏翱 李富成;物权公示的决定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 米健;关于物权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曹玉鸣;赵某能否享有房屋所有权[N];贵州日报;2007年
4 顾龙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N];贵州日报;2007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何苗;聚焦国外物权变动三大模式[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侯立光;物权公示:权利公示 还是权利变动公示[N];检察日报;2007年
8 王素平;论划拨土地上的房地产买卖中的“批准”[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孙长虎;机动车的查封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河南省孟州市人民法院 赵国勇邋杨海波;执行中特定动产所有权之确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后国;物权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竞元;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田峰;我国土地收购储备中的物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林华;著作权转移规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范向阳;不动产执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黄常青;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魏潜;论物债二分理论及其对民法典体系建构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郭海峰;物权行为的法律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国U
本文编号:493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49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