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本文关键词:我国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摘要】:履行对合同的实现至关重要,合同当事人之间目的只能依靠有效的履行才能实现。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信用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只有少量合同成立后就能得到立即履行,而大多数合同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履行,但在这段时间内,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可能受主观或者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导致合同不能如约履行甚至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因而不难推断出,在有履行先后顺序的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比后履行一方有更大的风险性。所以,为维护合同交易秩序,保护交易社会安全,1999年3月15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履行不安抗辨权制度。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合同法 双务合同 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一)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不安抗辩权最早源于德国的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合同履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1900年《德国民法典》债法编第321条、《法国民法典》第1613条与第1188条、我国《台湾民法典》第265条、《奥地利民法典》第105条均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冀生;论不安抗辩权[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沈春女;论不安抗辨权制度的不足及立法建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韩世远;崔建远;;先期违约与中国合同法[J];法学研究;1993年03期
4 杜文聪;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辨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茜滢;;中国合同法与CISG有关预期违约制度之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2 黄雀艳;;试论CISG中的预期违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3 李悦佳;违约行为及其形态[J];当代法学;2003年04期
4 师晓丹;;浅析预期违约制度及其在我国的适用[J];党史博采(理论);2009年01期
5 李军;;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比较[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陈荣文;论先期违约制度[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04期
7 杨露娜;;从中国合同法和CISG、PICC的比较探讨预期违约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8 付建,李园;论我国合同法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张伟;;对预期违约制度的几点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雷;;论我国《合同法》上的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以民事立法的混合继受和体系化为视角[J];朝阳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2 马浩;合同法可预见规则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媛;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谭碧婷;房屋买卖恶意违约责任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程楠;我国预期违约制度之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长云;英美法相关规定对我国预期违约制度完善的借鉴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刘建霞;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魏丹丹;《合同法》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庞再月;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小云;预期违约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裴桂华;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杨景章;论UNCITRAL运输法草案中的控制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婧凡;;略论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王谊友,张晓琪;对不安抗辩权制度几个问题的思考──从一起购销摩托车案件的审理谈起[J];政法论坛;1994年02期
3 朱晔;不安抗辩权制度刍议[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4 张晓梅,张艳;浅议不安抗辩权制度[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黄若君;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局限性及其应对措施[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6 沈忆勇;我国新《合同法》不安抗辩权制度浅探[J];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孙晓萍;从国际贸易案例看我国的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完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张艳,张晓梅;浅议不安抗辩权制度[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王瑞英;浅论不安抗辩权制度[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吴鹏飞;论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南昌高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洪俊;黄立虎;;析合同法建立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律效益[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2 潘公明;;论不安抗辩权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阿清;我国两个经济领域尚缺鉴证服务[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王晓龙;不安抗辩的权利救济方式[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张锦武;对《合同法》有关条款的比较和分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淑霞;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赵连幸;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施佰军;不安抗辩权制度及其司法实务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任平涛;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余志荣;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英飞;我国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整合[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李军;从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比较看两大法系形成理念的差异[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41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4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