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8:10

  本文关键词: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消费信贷合同 关联合同 抗辩权延伸


【摘要】:信用消费是现代居民消费的方式之一。个人消费贷款在我国的普及一方面满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国家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一方面由于贷款程序的设计和信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许多消费者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承担了不合理的交易风险。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以消费为主要增长引擎的历史阶段,消费信贷的范围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要对消费者的切实权益予以保护,一方面有赖于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要依靠法律规则的设计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恰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之际,对影响消费者权益保护效果的主体定位、模式选择、规范明确、执法优化等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深入反思与合理重构,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民法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在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也应当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以消费信贷法律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规则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剖析,共分为概念廓清、理论研读、规则梳理,立法建议四个部分。在概念廓清部分,对抗辩权延伸、消费信贷合同等核心概念进行解读,认为消费信贷合同中包含买卖、借款、抵押、保证等多种形式的独立法律关系,是个人消费典型关联合同。抗辩权延伸是指买卖合同与贷款合同具有经济上的一体性。如果买卖合同的效力瑕疵或者履行瑕疵会使贷款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在这一前提下消费者可以将以买卖合同所享有的指向销售者的抗辩权延伸到信贷合同中,拒绝贷款人的还款请求。在理论研读部分,分析了消费合同抗辩延伸规则的理论基础,即整体性理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并关注了这一制度对传统民法合同相对性和意思自治理论的继承与突破。在规则梳理部分,通过对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成熟的德国法相关条文进行解读,并通过综合比较英国、美国、日本等各国的相关立法,抽象出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规则的构成要件、法律效力、适用除外等核心要素,搭建了该制度的结构。在各国的立法实践中,均将抗辩权延伸的权利主体规定为消费者,行使的法律基础为买卖合同和信贷合同构成关联合同。关联合同的界定主要考察贷款的目的性和两个合同经济上的整体性。在立法建议部分,在证成消费信贷合同抗辩权延伸规则具有充分的法理基础的前提下,主张将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制度引人我国,从立法模式、立法原则、规则设置三个层面为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提供立法建议。我国对该制度的构建最终应当可以归属于独立的《消费信贷法》,现阶段可以通过作为《合同法》买卖合同章节下的特殊规则。我国的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法律规则主要包括适用规则和限制规则,且应当与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关制度进行衔接。以期通过该项制度的建立突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模式的定向性和单一化的思维定式,为通过民法手段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实践指引。
【关键词】:消费信贷合同 关联合同 抗辩权延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界定与产生11-19
  • (一)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界定11-15
  • (二)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规则的产生15-19
  • 二、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理论基础19-25
  • (一)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规则的理论支撑19-22
  • (二)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规则对传统民法理论的突破22-25
  • 三、 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外国法实践——以规则梳理为纲25-31
  • (一) 外国法中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构成要件25-27
  • (二) 外国法中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限制27-29
  • (三) 外国法中消费信贷合同中抗辩权延伸的法律效力29-31
  • 四、 我国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规则的构建31-41
  • (一) 我国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规则的构建的必要性31-32
  • (二) 我国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规则构建的现有基础32-36
  • (三) 我国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规则的框架设计36-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5-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颖;;德国消费信贷法规中的关联合同制度——兼论《德国民法典》第358条[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2 杨铁军;;论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的实现——以民法为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董文军;刘芳;;私法公法化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保护[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4 尹腊梅;;民事抗辩的历史、语义与定位[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覃有土,邓娟闰;论信用卡持卡人的抗辩权[J];法学;2000年07期

6 李建华;彭诚信;;论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处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中的司法适用——基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及其判决的评判和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刘怡;;论德国关联合同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法律适用;2012年09期

8 杨立新;刘召成;;德国民法典规定一体化消费者概念的意义及借鉴[J];法学杂志;2013年01期

9 孙良国;;论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主要规制技术[J];当代法学;2014年04期

10 杨立新,刘宗胜;论抗辩与抗辩权[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本文编号:764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764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