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关联

发布时间:2017-09-13 05:45

  本文关键词: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关联


  更多相关文章: 《物权法》 《合同法》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


【摘要】:从纯逻辑的角度,在法国的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意思表示直接导致物权变动效果发生的内涵决定了无权处分合同只能是无效的。但是,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主要涉及对合同当事人的救济和保护,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在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和物权变动模式关系上就可能出现逻辑优先还是价值优先的冲突。在对待两者冲突问题上,应在可能范围内协调好两者关系,实现逻辑和价值的大体平衡。我国《物权法》所规定的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虽与《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相一致,但由于对人保护不力而应予以修改。在认可《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所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基础上,废除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从而实现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的完美契合。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物权法》 《合同法》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一、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界定所谓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是指因合同发生物权变动的,仅须当事人之合意即可发生物权变动之效果,而无须交付或登记之履行行为。亦即,在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买卖双方达成合意,即便尚未交付或登记,该标的物所有权已发生变动,交付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李越;冯帆;;浅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2期

2 赵鸣;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于宏伟;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刘庆;蓝日皎;;物权变动模式理论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谢瑞平;;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晓丹;白洋龙;;从比较法视野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王志红;;论我国二元化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庆;董小楠;;法价值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安全与效率的博弈[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邓连文;;论物权变动模式[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万忠;;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应然选择[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钦殿、黄显鸿;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顾龙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N];贵州日报;2007年

3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博;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再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2 郭磊;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周国臣;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严亚群;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黄慧;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莉;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耀东;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8 吴心斌;从价值考量重析物权变动模式[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庆;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二元化立法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周永刚;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1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41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