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设立及其安排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设立及其安排
【摘要】:就我国民法典应否设立债法总则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各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债法总则作为统帅债法规则并指导债法适用的总纲,应当为我国民法典所确立。这既是债法总则的功能使然,也是由风险社会中的民法定位决定的,而且还是我国民法典借鉴域外同类立法经验的理性选择。我国未来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努力修正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及《侵权责任法》总则之间的关系,使后两者适应债法总则存在及适用之需要而做相应的修剪与调整。在我国民法典之债法篇的具体安排上,应当将债法总则作为单独的一章列于债法篇之首,并依次规定各种具体债。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债法总则 民法典 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债法总则,依据柳经纬教授的界定,是指在各种具体债的基础上抽象出来并能适用于各种具体债的一般规范体系或共同规范体系[1]。根据各国或地区的民法典的规定,债法总则的内容一般包括债的定义、债的当事人、债的发生、债的类型、债的保全、债的转让以及债的消灭等。债法是民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军;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2期
2 覃有土,麻昌华;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J];法学;2003年05期
3 刘长秋;;罪刑法定与生命科技犯罪[J];政法论丛;2006年01期
4 柳经纬;;我国民法典应设立债法总则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5 崔建远;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兼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定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黄庆桥;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秋;;罪刑法定与生命科技犯罪[J];政法论丛;2006年01期
2 李明发;;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音;陈军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4 赵江涛;;论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肖海军;;商事代理立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6 张云昊;应对转型风险:我国社会政策的现实背景、目标选择与何以所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7 刘彤海;;关于诉讼时效名称问题之检讨[J];中国司法;2006年10期
8 徐国栋;认真地反思第四次民法典起草的组织方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立新;袁雪石;;论身份权请求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乔宝明;;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3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有强;股权公示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3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5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军;互益性法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8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必双;加害给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董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曹艳芝;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罗利华;物权行为理论初探[D];湘潭大学;2005年
5 杜云飞;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余秋萍;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郭发产;论监护人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潘申明;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交易安全保护模式之选择[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宾晖;专家过失不实陈述对第三人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赵徐;所有人抵押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驹,曹治国;守成与创新——对制定我国民法典的几点看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陈华彬;中国制定民法典的若干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薛军;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2期
4 左传卫;论债与责任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5 覃有土,麻昌华;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J];法学;2003年05期
6 刘德良;许中缘;;物权债权区分理论的质疑[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7 刘长秋,谭家宝;浅论生命科技犯罪的刑事责任[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年01期
9 徐涤宇;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解释[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崔建远;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兼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定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丽米拉·艾尼;;浅论民法本位[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2 刘道云;;优先权制度在我国构建的争论与设想[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3 王平原;;新中国民法典起草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崇敏;张丽娜;;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民法典的制定[J];新东方;2011年03期
5 庞向锦;;市民社会的形成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6 郑晓剑;;对民事法律关系“一元客体说”的反思——兼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类型的应然选择[J];现代法学;2011年04期
7 李海泳;;议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及完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孙文桢;;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债法的制度结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郭佳宁;;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立法评析与完善——以《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为背景[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西;;绿色民法典:关注并规范环境法律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余麟;陆志明;;再论环境侵权——从制定中的民法典之角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曹文婷;;论环境法视野下的相邻关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周伟;黄明;;论生态伦理的法律化——民法典草案绿色原则之检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段凡;;法律如何对待动物[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苏雁;李秀雅;贾静;张树兴;;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中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周珂;侯佳儒;;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刘淑芬;;析中国民法的历史发展过程[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杜景柏;;我国民法法典化的法哲学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教授;期待一部完善的民法典[N];检察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马宏建;民法典考究未来[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中国制定民法典又迈出一大步[N];商务时报;2008年
4 陈丽平;我国向制定民法典迈出重要一步[N];天津政法报;2008年
5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 李绍章;民法典的读者是谁[N];检察日报;2009年
6 孟强;从侵权责任法到民法典[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宋安明;加快民法典制定进程[N];检察日报;2002年
8 ;民法典走过艰难……[N];工人日报;2003年
9 杨立新;民法典谁说与经济发展无关?[N];检察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侵权责任法草案进入实质性审议[N];经济参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黄台英;知识产权对现代民法带来的省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郭佳宁;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于天娇;俄罗斯民法的变迁与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6 宋宗宇;优先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刘云生;民法与人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素峰;《中华民国民法》中的习惯研究(1927-1949)[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章小兵;财团法人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彪;民法类推适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肖道斌;信用权制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盈;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民事立法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丰美;论民法中身份的扩张[D];厦门大学;2008年
7 高丰美;论我国民法中身份的扩张[D];厦门大学;2008年
8 柴文祺;公序良俗原则之民法考量[D];复旦大学;2009年
9 许中缘;论民法典的法律概念[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艳婷;论习惯法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84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4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