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非典型用工制度,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90年代前后劳务派遣制度被引入我国,其后发展迅猛而呈现出泛滥之势。近年来劳务派遣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件频发,其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制度缺陷。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术界积极建言献策。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劳务派遣泛滥的根本原因,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劳务派遣过度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同工同酬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贯彻与执行。针对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尽管《劳动合同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作出了一些规范,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改变劳动者同工不同酬的境地。本文从劳务派遣现状分析着手,对同工同酬的概念进行界定——特别阐释了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特殊意涵,剖析了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现实困惑之成因,探索走出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现实困境之路。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法条分析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劳务派遣泛滥的根源是同工不同酬,其次对同工同酬的概念进行分析与论述,针对学术界提出的同工同酬正当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再次分析同工同酬难以贯彻的现实困惑,最后提出同工同酬的解困之路。本文认为同工同酬作为一项各国认可的国际准则,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首先,应在肯定同工同酬的正当性条件下进行分析,同工同酬不应理解为一种绝对公平,即相同工作岗位必须取得相同报酬。应允许劳务派遣者与正式工的劳动报酬存在合理差别,但关键是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应适用同一套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其次,完善同工同酬相关立法,完善同工同酬的法律责任。中央部委和各地人社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同工同酬管理办法、规定,为同工同酬提供指导规范,构成严密的立法体系。再次,应赋予法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允许法官结合个案实际情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执法力度和发挥工会的作用,多管齐下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泛滥之根源10-18
- 1.1 现实背景——劳务派遣的畸形发展10-14
- 1.1.1 劳务派遣的高数量10-12
- 1.1.2 劳务派遣就业的低质量12-13
- 1.1.3 劳务派遣泛滥的现实危害13-14
- 1.2 同工不同酬是导致派遣泛滥的主要矛盾14-18
- 1.2.1 实践中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现状15-16
- 1.2.2 同工不同酬对劳务派遣超常发展的深刻影响16-18
- 第二章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概念辨析18-23
- 2.1 劳动法上同工同酬的一般含义18-19
- 2.2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特殊意涵19-23
- 2.2.1 同工的理解19-20
- 2.2.2 同酬的理解20-23
- 第三章 同工同酬的正当性之辩23-28
- 3.1 同工同酬的肯定说23-25
- 3.2 同工同酬的否定说25-26
- 3.3 对“肯定说”和“否定说”的评析26-28
- 第四章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难以贯彻的现实困惑28-34
- 4.1 同工同酬原则本身的困境——指导理念还是可操作性规则28-29
- 4.2 经济因素29-30
- 4.3 旧用工体制遗留问题30
- 4.4 立法缺陷30-32
- 4.5 执法不足32-33
- 4.6 其他因素33-34
- 第五章 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的解困之路34-41
- 5.1 清晰界定同工同酬的含义34-35
- 5.2 明确同工同酬纠纷解决中的举证责任35-36
- 5.3 强化同工不同酬的法律责任36-37
- 5.4 完善派遣同工同酬立法37
- 5.5 加强对同工不同酬的行政执法37-38
- 5.6 用人单位落实同工同酬的策略38-39
- 5.7 工会在实现同工同酬中的角色扮演39
- 5.8 其他建议39-41
- 参考文献41-4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姿;;劳务派遣工的权益实现路径[J];工会信息;2012年20期
2 张明佳;;说说劳务派遣工[J];现代班组;2013年02期
3 林致一;;为劳务派遣工打开入会之门[J];改革与开放;2013年08期
4 吕玉明;;教科卫系统劳务派遣工维权问题亟待关注[J];工会信息;2013年18期
5 樊译遥;;关于劳务派遣工状况及其加入工会组织研究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7期
6 刘力;;浅谈煤矿劳务派遣工流失原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02期
7 唐文胜;;主体被注销 劳务派遣工维权难[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9期
8 陈勇江;;民营企业劳务派遣工的社会排斥状况[J];中国统计;2009年03期
9 ;劳务派遣工的社保手续由谁办[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8期
10 孙玲;秦美从;;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梦婷;刘超捷;;劳务派遣工伤保险义务分配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吴朝辉;;浅谈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法律风险防范[A];第十四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3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娜;我市劳务派遣工作再创佳绩[N];安康日报;2007年
2 王吉飞;国投新集公司不把劳务派遣工当“外人”[N];淮南日报;2009年
3 周玉成 姜苏君;徐矿集团:劳务派遣工变身份[N];中国煤炭报;2008年
4 王珍宝;维护劳务派遣工民主权利的建议[N];工人日报;2010年
5 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孙勤;工资集体协商惠及劳务派遣工[N];工人日报;2011年
6 李维永 李洪珍;非公企业劳务派遣工管理机制探索[N];工人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晓燕;辽宁扎实推进劳务派遣工入会维权工作[N];工人日报;2011年
8 记者 贺杨;民航工会强力推动劳务派遣工入会[N];工人日报;2011年
9 吴庆国 记者 许晓楠;市总工会全力推进劳务派遣工建会入会工作[N];大连日报;2011年
10 实习记者 李暄;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劳务派遣工工作[N];中国民航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胤;贵州省劳务派遣监管法律机制实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黄荣;劳务派遣工维权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2015年
3 葛梦婷;我国劳务派遣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金强;劳务派遣中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许诺;新形势下劳务派遣工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雯希;我国劳务派遣工伤损害救济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锐;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8 严婷;工会维护劳务派遣工权益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9 范晓征;救捞系统工会对系统内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刘程;库尔勒市公共部门劳务派遣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3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0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