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但书规定的适用条件、法律效果及相关的损害赔偿
本文关键词: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但书规定的适用条件、法律效果及相关的损害赔偿
【摘要】:《合同法》第七章“违约责任”中,第107条为关于违约责任的一般规定,第110条则是就违约责任中履行请求权的特别规定。适用第110条的前提是先符合第107条的适用条件或称构成要件。同时第110条本身也有其独立的构成要件,一是必须是非金钱债务,二是当事人必须提出履行请求。《合同法》第110条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但书规定。其法律效果为排除给付义务。但适用但书规定,除了满足上述要件外,还须满足但书规定所列情形,分别为: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履行费用过高以及债权人在合理期间内未要求履行。事实上不能履行指由自然规律原因导致债务人不能提供给付。法律上不能履行指基于法律原因造成的不能履行。所谓不能履行应当指履行义务本身无法实现,而非履行义务对债权人没有意义。种类之债亦可发生不能履行的情形。中国法上不存在如德国法学上的一时给付不能问题。就何为不适于强制履行的债务标的,本文认为有两种情形宜认定为不适于强制履行的债务标的,一是不合理的高度依赖债务人亲自履行才能实现或满足合同目的的给付,二是债务人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就履行费用过高,本文先介绍了德国法上的履行费用和履行利益显著失衡、交易基础障碍(又称经济不能)、实际不能三种类似情形,由此说明单单一句费用过高也可能存在三种理解,即债务人的履行费用相对于债权人的履行利益过高、债务人的履行费用相对于债务人履行合同所得利益过高,又或者债务人的履行费用超出了债务人的履行能力。最后一种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间内未要求履行的情形,现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在约定的履行期间经过后,债务人未有履行情况下,债权人没有及时提出强制履行请求,则丧失强制履行的请求权。本文对此观点予以挑战,认为在约定有确定的履行期的情况下,无论债权人有无提出履行请求,债务人均有义务履行原定给付。仅在履行期间不明确的,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的情形下才能适用《合同法》第110条第三项的规定。由于《合同法》第110条中其他三项非定型意义的给付不能和典型的给付不能有着相同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没有必要将他们区分开来,应当给予一上位概念总括之。就《合同法》第110条之内容,学界主流以“强制履行请求权的限制”概括之,本文以为不妨即以“给付不能”概括之,既简洁,又便于国际上的法学交流。在符合《合同法》第110条的情形下,当事人往往会基于《合同法》第107条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就违约损害赔偿来说,除当事人基于《合同法》第113条请求相当于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的损害赔偿权,还需要考虑在部分无法计算违约损害或者根本没有违约损害的情形,当事人能否就因信赖合同正常履行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得到赔偿,即徒劳支出费用损害赔偿请求权。该项赔偿在《合同法》总则部分没有明文列举,但根据《合同法》第283、284条倒推可知,该项损害赔偿在《合同法》中是客观存在。因此基于《合同法》第107条“等违约责任”的表述,类推适用《合同法》第283、284条,认定赔偿徒劳支出费用作为未明文列举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关键词】:给付不能 请求权 给付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2
- 第一章 《合同法》第110条的构成要件12-15
- 一、基本要件13-14
- (一)有效的合同关系13
- (二)存在义务违反(Pflichtverleztung)13-14
- (三)具有违法性(rechtswidrig)14
- 二、附加要件14-15
- 第二章 《合同法》第110条但书规定的法律效果15-16
- 第三章 《合同法》第110条的但书规定16-33
- 一、给付不能形态16-33
-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16-22
- (二)不适于强制履行22-24
- (三)履行费用过高24-27
- (四)债权人在合理期间内未要求履行27-32
- (五)“给付不能”与《合同法》第110条但书的关系32-33
- 第四章 给付不能的损害赔偿33-42
- 一、替代原给付义务的损害赔偿请求权33-38
- (一)构成要件34
- (二)德国法上因给付不能发生的替代给付义务的损害赔偿请求权34-37
- (三)评价37-38
- 二、徒劳支出的费用(Ersazt vergeblicher Aufwendungen )赔偿请求权38-42
- 总结42-44
- 参考文献44-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谌;;论一时给付不能[J];河北法学;2007年05期
2 李莹;王仓;;中德给付不能制度之比较[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3 李伟;给付不能在德国债法中的演进及比较[J];德国研究;2004年03期
4 付晓梅;从“给付不能、给付迟延、积极违约”到统一的“违约”概念──德国债法修改草案中对给付障碍制度的修订介评[J];当代法学;2002年01期
5 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丁勇;;德国给付障碍法的改革[J];中德法学论坛;2003年00期
6 王洪亮;;我国给付不能制度体系之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丁奇;;论给付不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2年S3期
8 杭仁春;;论行政契约中行政主体之给付不能[J];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03期
9 杜景林,卢谌;是死亡还是二次勃兴——《德国民法典》新债法中的给付不能制度研究[J];法商研究;2005年02期
10 黄锴;;论福利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07级0703班 赵清;论法律上的“给付不能”问题[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全弟;从给付不能到履行障碍:合同法的一个转向[N];江苏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茂祺;给付障碍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晓日;合同中一时给付不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丁佳佳;论目的不达及目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包思聪;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但书规定的适用条件、法律效果及相关的损害赔偿[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林娜;论自始给付不能合同之效力[D];厦门大学;2009年
5 熊开明;论德国给付不能法之变迁及其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为;德国给付不能法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孟丹;给付不能的效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宇凡;论代偿请求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8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3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