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合同诈骗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某合同诈骗罪案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经济产业链条的壮大,逐渐涌现出越来越多对合同理解的争论。其中一些合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且部分合同还涉及了民事法律关系,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财产的合法所有权。在20世纪90年代,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独立出来,虽然历经了近20年的发展与改革,但其存在的问题愈发繁多,情况也愈发复杂,矛盾程度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日常工作和司法实践过程中,各办案机关对合同诈骗罪存在认识不一致、法律意见不一致、处理结果不一致等现象的情况仍然经常发生。通过对合同诈骗罪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进行直观体会,通过对合同诈骗罪中聚焦的问题进行深入摸索,不光可以对其进行更为准确的认知与掌握,还对保护当事人合法的财产与利益,甚至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良好发展秩序等,都有着相当重要而又积极的时代意义。在张某合同诈骗案中,被告人张某所侵犯的客体及其并未有非法占有目的等事实依据,其行为被判定为民事合同纠纷较为合理、公正。
【关键词】:合同诈骗 经济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认定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9
- 一、张某合同诈骗案的事实与争议9-12
- (一) 案件的事实经过9-10
- (二) 法院的判决与理由10
- (三) 本案法律适用的争议点10-12
-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具体认定12-21
- (一) 犯罪客体与客观要件的认定12-16
- 1. 合同诈骗罪的侵犯客体12-13
- 2. 合同诈骗罪客体的具体内容13-14
- 3.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14-15
- 4. 本案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具体认定15-16
- (二) 犯罪行为主体的认定16-18
- 1. 单位犯罪主体16-17
- 2. 自然人与单位犯罪的界定17
- 3. 单位分支与内设机构的合同诈骗17-18
- 4. 本案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18
- (三) 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18-21
- 1. 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18-19
- 2. 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19
- 3.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19
- 4. 本案犯罪主观要件的具体认定19-21
- 三、本案定性的检讨21-24
- (一) 一般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21-22
- 1. 犯罪主体的不同21
- 2. 侵犯客体的不同21-22
- 3. 客观方面的不同22
- 4. 数额认定标准的不同22
- (二) 民事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22-23
- (三) 本案定性的检讨23-24
- 四、本案的反思与建议24-28
- (一) 本案的反思24
- (二) 本案反思后的建议24-28
- 1. 构建多方位立体式市场信用体系25
- 2. 完善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法规25
- 3. 加大合同诈骗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25-26
- 4. 提高单位与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26-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道秀;试析合同诈骗罪[J];新余高专学报;2001年04期
2 马文婷;合同诈骗罪的认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王玉珏,杨坚研;细说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概况(一)[J];上海商业;2002年09期
4 陈晓彦;合同诈骗罪的认定[J];法律适用;2003年05期
5 杜娟,张娟娟;试论合同诈骗罪中的几个问题[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赵相昌;浅析合同诈骗罪[J];前沿;2003年05期
7 曾琼,徐立;试论合同诈骗罪的本质特征[J];律师世界;2003年11期
8 张成法;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比较研究[J];理论界;2003年06期
9 靳言;也谈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J];检察实践;2004年02期
10 陶阳,徐继超;论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完善[J];求实;2004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明;;浅论合同诈骗罪[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范小云;;合同诈骗罪的实践认定与风险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罗静萍;;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两个难点[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唐勇;;论合同诈骗罪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民事行为的区别及其防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唐勇;;论合同诈骗罪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民事行为的区别及其防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立文 夏汉清;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单雪晴;如何理解合同诈骗罪之“合同”[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黄爱珍;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N];法治快报;2008年
4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 朱宝林;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樊玮;浅析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区别[N];西部法制报;2014年
6 肖中华;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N];检察日报;2001年
7 赵秉志 肖中华;合同诈骗罪中的疑难问题[N];检察日报;2002年
8 屠晓景;口头合同可以成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形式[N];检察日报;2003年
9 王明喜 王姝;解析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三个难点[N];检察日报;2004年
10 孙秋枫 胡晶晶;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应包括非法占用[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亭;合同诈骗罪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道平;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刘芳;合同诈骗罪停止形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晓霞;论合同诈骗罪[D];河南大学;2010年
5 周彦平;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及认定的若干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谌黔蓉;合同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张敬;合同诈骗罪疑难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梁立宝;合同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牛晓丽;论合同诈骗罪[D];郑州大学;2001年
10 张栋;合同诈骗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5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8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