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律关系的“实体化”控制——以“用工”为研究基点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律关系的“实体化”控制——以“用工”为研究基点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关系 用工 劳动合同法 书面合同 劳动派遣 实体化
【摘要】:《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确立的劳动关系"用工论",极大地增进了劳动关系的实体化意义。学界对于"用工"本体的认知即用工起点与用工本身的区分、用工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涵义的思考仍未达到应有的清晰度。从劳动关系的发生、运行和终结三个角度,解析现行劳动关系本身存在的三大逻辑乱象:有劳动合同却无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割裂"问题、有劳动过程却无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虚实"问题以及有劳动关系"不法"时的法律处置问题。劳动关系主体意思表示的主导因素在于"用工合意"而非书面合同,未来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以"用工事实"为基础进行实体化控制。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用工 劳动合同法 书面合同 劳动派遣 实体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1&ZD031)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博士生重点资助项目“劳动法倾斜保护理念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XZYJS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研究缘起与基本判断(一)研究缘起:现行“用工”法律制度设计带来的诸多逻辑困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动关系的认定从传统的“书面说”转变为“用工说”①,劳动关系的确立不再以书面劳动合同而以用工的发生与否为实质标志。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雨;;劳动合同法对施工企业用工影响分析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9期
2 吴永新;;对通过用工建立劳动关系制度的反思——从一则案例谈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关系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郭桥华;;《劳动合同法》对物业管理行业影响的深层次分析[J];现代物业;2008年07期
4 胡圣弟;;实施《劳动合同法》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杨晓玲;;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以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契机[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6 周密;段国华;;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服务用工的影响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抗私;;企业劳动关系主体行为方式探析——基于对大连出口企业的调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洪芳;;劳动合同、劳动用工之于劳动关系建立的意义[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9 江信红;栗宏豪;;用人单位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10 潘家永;;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要承担不利后果[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亦君;《劳动合同法》的裁员约束受好评[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 张云平;《劳动合同法》配套制度应关注弱势群体[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汤璇;《劳动合同法》不是“洪水猛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王永强;人力成本缓压:《劳动合同法》最后博弈[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施琛耀;最看重的是“执行了什么规定”[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记者 贺劲松 刘铮;《劳动合同法》已列入立法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周云;劳动者 你的权益有了坚实保障[N];自贡日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陶文忠;《劳动合同法》的一个突破[N];北京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钟鞍钢;劳动合同法已进入立法程序[N];法制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甘勇邋通讯员 蒋忻 宋欣然;劳动合同法明年起实施[N];湖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9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