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的基本定位
本文关键词:论侵权法的基本定位
【摘要】:侵权法是矫正正义的体现,权利立法是分配正义的体现。侵权法以权利立法所确立的利益格局为出发点,在既有权益被侵害时,发挥矫正功能。侵权法以整个法秩序为背景,旨在保障现有价值体系的实现。侵权法与合同法所面向的生活关系不同,现代法上二者在价值层面逐渐交融,但这并不影响侵权、合同二分法的存续,合同所确立的权益也在侵权法保护范围之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法 定位 矫正正义 合同法
【分类号】:D91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侵权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1,在私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大陆法系侵权法肇始于罗马法,历经《十二铜表法》、《阿奎利亚法》、《民法大全》的发育,于近代法典化时期渐趋成熟。英美法系侵权法起始于12世纪前后,以令状(Writ)为基础,发展出不同类别的侵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海尔穆特·库奇奥;朱岩;;损害赔偿法的重新构建:欧洲经验与欧洲趋势[J];法学家;2009年03期
2 刘召成;;人格权主观权利地位的确立与立法选择[J];法学;2013年06期
3 王利明;;独立成编的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史文婷;论共同危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江;;德国民法对姓名上利益的保护及其借鉴[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2 吴汉东;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J];法学;2004年10期
3 杨立新,袁雪石;论人格权请求权[J];法学研究;2003年06期
4 马俊驹,张翔;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5 杨立新;刘召成;;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6 姜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与立法技术[J];人民司法;2010年03期
7 张新宝;人格权法的内部体系[J];法学论坛;2003年06期
8 张新宝;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5期
9 王利明;;独立成编的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10 马海霞;论人格权在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的地位[J];天中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昊;;德国专家责任的建构——以保护纯经济上损失的交易安全义务为基础[J];私法;2013年01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998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9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