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政府对银行监管的“齐鲁银行票据案”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8:37

  本文关键词:政府对银行监管的“齐鲁银行票据案”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规模飞速膨胀,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各政府监管机构在不时的出台新的监管政策,以确保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避免老百姓的储蓄存款不翼而飞。然而,在当前严苛的环境下,各家银行利用各种手段盲目虚增存款规模,不经意间仍然存在资金诈骗的现象,这就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市场利率化的进程,尽快与《巴塞尔协议》接轨。“齐鲁银行票据案”是近些年银行业发生的重大金融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达60亿元,涉及多家银行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齐鲁银行出事是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银行机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无法匹配导致的的案件。而这个案件足以将齐鲁银行从天上重重摔倒谷底,作为地区财政财神爷的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增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其夸张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等等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盲目的扩大规模势必会给其经营埋下巨大隐患。“齐鲁银行票据案”的关键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齐鲁银行利用监管机构对创新业务监管的模糊性,在风险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创新业务品种,开展业务虚增存款,作者认为只有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行使专业化的监管才能摆脱此困境;二是齐鲁银行于2009年正式改制后盲目大规模扩张,在监管机构对高息存款的常规监管下,不惜以高额成本、利用多种手段虚增存款,作者认为只有监管机构对高息存款实施专项监管,突出事前防范,对日均存款进行重点突出化的监管才能有效避免高息揽存、虚增存款;三是齐鲁银行利用监管机构对资金用途的行政化监管,协助企业转移资金,导致贷款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市场经营中,而是回到企业自身为其虚增存款,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作用,对资金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监管,通过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才能创建一个健康资金市场。“齐鲁银行票据案”的曝光,给原本积极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空前的信用危机,声誉风险。大家都知道,城市商业银行大同小异,基于其强大的政府背景,并没有收到严苛的内外部监管,加之董事会的少数几个人便掌控着机构不多的整个银行,报表非常漂亮,但是资产质量确实难以评估。本文通过对“齐鲁银行票据案”的案例研究,结合我国当前监管现状,借鉴发达地区监管经验,发现“齐鲁银行票据案”中反应的当前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科学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提出合理的监管科学化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政府监管 银行监管 齐鲁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8;F83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问题12-13
  • 1.2 研究现状13-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理论依据14-16
  • 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14-15
  • 1.3.2 公共利益理论15
  • 1.3.3 信息不对称理论15-16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5 研究意义及创新17-19
  • 第二章 研究“齐鲁银行票据案”的价值及典型性19-26
  • 2.1 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19-23
  • 2.1.1 我国政府对银行的监管历程19-20
  • 2.1.2 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的现状20-22
  • 2.1.3 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22-23
  • 2.2 我国政府对银行监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困惑23-24
  • 2.2.1 创新业务监管清晰化与专业化的困惑23
  • 2.2.2 存款监管重点突出化与一概而论的困惑23-24
  • 2.2.3 资金用途监管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困惑24
  • 2.3 “齐鲁银行票据案”的典型性及研究价值24-26
  • 2.3.1 “齐鲁银行票据案”促进了对创新业务清晰化的认识24
  • 2.3.2 “齐鲁银行票据案”促进了对高息存款重点突出化的认识24
  • 2.3.3 “齐鲁银行票据案”促进了对资金监管市场化的认识24-26
  • 第三章 山东银监局对“齐鲁银行票据案”监管的案例描述26-32
  • 3.1 山东银监局监管下的“齐鲁银行票据案”的背景26-27
  • 3.1.1 山东银监局对银行的日常监管环境26
  • 3.1.2 山东银监局对“齐鲁银行票据案”的监管背景26-27
  • 3.2 齐鲁银行票据案案例回顾27-29
  • 3.2.1 齐鲁银行利用创新业务监管不清晰化开展虚假业务27
  • 3.2.2 齐鲁银行利用高息存款监管非重点突出化虚增存款27-28
  • 3.2.3 齐鲁银行利用资金用途监管非市场化骗取信贷资金28-29
  • 3.3 “齐鲁银行票据案”的典型性29-32
  • 3.3.1 创新监管的模糊化给齐鲁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可乘之机29-30
  • 3.3.2 存款监管的非重点突出化使齐鲁银行高息揽存未触动红线30
  • 3.3.3 资金监管的行政化使齐鲁银行变相执行了资金用途的监管规定30-32
  • 第四章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创新业务监管清晰化分析32-37
  • 4.1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创新业务监管的不清晰化引发了“齐鲁银行票据案”32-33
  • 4.1.1 齐鲁银行不间断的进行业务创新,山东银监局被动跟随监管32
  • 4.1.2 我国政府仅对“齐鲁银行票据案”中创新产品进行了行为监管32-33
  • 4.2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业务创新监管的不清晰如何引发“齐鲁银行票据案”33-35
  • 4.2.1 产品创新的监管一概而论33
  • 4.2.2 监管内容并未契合创新的实质33-34
  • 4.2.3 监管体制不完善34
  • 4.2.4 监管的探索创新主动性差34-35
  • 4.3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业务创新监管的主要做法35
  • 4.3.1 明确政府监管机构的权责清晰化35
  • 4.3.2 明确业务创新监管的内容清晰化35
  • 4.4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产品创新监管清晰化实现途径分析35-37
  • 4.4.1 成立创新监管专门机构,以便监管机构清晰化35-36
  • 4.4.2 专门机构主导市场创新,以便监管内容清晰化36-37
  • 第五章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政府监管重点突出化分析37-43
  • 5.1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监管非重点突出化引发了“齐鲁银行票据案”37-38
  • 5.1.1 “齐鲁银行票据案”中事后处罚较多,事前防范较弱37
  • 5.1.2 监管指标的片面性误导齐鲁银行的发展方向37-38
  • 5.2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监管非重点突出化如何引发“齐鲁银行票据案”38-40
  • 5.2.1 高息揽存的监管专业能力较弱38
  • 5.2.2 日均监管重视程度不够38-39
  • 5.2.3 监管渠道、工具等资源无法共享39
  • 5.2.4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需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39-40
  • 5.3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监管重点突出化的主要做法40-41
  • 5.3.1 突出对高息存款的专项监管40
  • 5.3.2 突出对存款日均的专项监管40-41
  • 5.4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监管重点突出化实现途径分析41-43
  • 5.4.1 对齐鲁银行高息存款实施重点突出化的专项监管41
  • 5.4.2 对齐鲁银行日均存款实施重点突出化的专项监管41-43
  • 第六章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资金用途政府监管市场化分析43-48
  • 6.1 我国政府对银行资金用途监管非市场化引发了“齐鲁银行票据案”43
  • 6.1.1 齐鲁银行被迫协助企业完成资金转移43
  • 6.1.2 资金挪用给储蓄存款带来安全隐患43
  • 6.2 我国政府对银行资金用途监管非市场化如何引发“齐鲁银行票据案”43-45
  • 6.2.1 我国监管机构主要约束齐鲁银行43-44
  • 6.2.2 “齐鲁银行票据案”中对资金用途监管过于理论化44
  • 6.2.3 对齐鲁银行的管理较对企业的管理更规范44
  • 6.2.4 监管制度与我国国情存在偏差44-45
  • 6.3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资金用途政府监管市场化的主要做法45-46
  • 6.3.1 政府联合监管银行、企业的资金,遵从市场规律45
  • 6.3.2 政府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度,加强银企自律45-46
  • 6.4 我国政府对齐鲁银行资金用途政府监管市场化实现途经分析46-48
  • 6.4.1 遵从市场化规律,共同促进银企市场健康发展46
  • 6.4.2 制定符合市场化的监管办法,促进参与者自律46-48
  • 第七章 本文在“齐鲁银行票据案”中得到的启示48-50
  • 7.1 在统筹的基础上细化创新市场,做到清晰化的监管48
  • 7.1.1 只有明确创新机构权责才能做到清晰化的监管机构48
  • 7.1.2 只有明确创新监管实质才能做到清晰化的监管内容48
  • 7.2 在日均存款监管的基础上,对高息存款重点突出化监管48-49
  • 7.2.1 只有加强事前防范才能提升高息存款监管重点突出化48-49
  • 7.2.2 只有提升银行自律,日均存款才能被重点突出的监管49
  • 7.3 只有银企联合监管,才能推动资金的市场化运作49-50
  • 7.3.1 只有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才能从源头避免资金的非市场化49
  • 7.3.2 只有加强政府自身监管工具的建设,才能保证资金的市场化49-50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鲁银行票据大案[J];法人;2011年02期

2 费显清,苏兰帅;谨防银行票据诈骗[J];农金纵横;2000年05期

3 代云华,马静;银行票据结算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谷战涛;;浅谈银行票据诈骗及风险防范[J];当代经理人;2006年06期

5 屈伟平;;银行票据诈骗知多少[J];法庭内外;2009年12期

6 庞茂福;谈银行票据遗失后的补救措施[J];财会月刊;1994年01期

7 张和春,熊建新;银行票据诈骗的防范对策[J];福建金融;2000年03期

8 钱颖;银行票据犯罪及风险防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新;文通欲解银行票据管理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6年

2 记者 段卫华 通讯员 夏成高;实现银行票据跨区域交换[N];湖北日报;2000年

3 ;中创软件携柯达推银行票据自动化处理[N];中国证券报;2003年

4 记者 潘z,

本文编号:298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98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