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
发布时间:2021-03-22 20:01
诱致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采用非强迫性不法手段,诱致债务人自愿违约,对损害结果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诱致违约行为原本是合同法与侵权法关注的问题,但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涌现了大量因诱致违约产生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为我国竞争法的立法与司法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选题的目的就在于探讨诱致违约行为的竞争法属性及其行为认定标准、法律责任及救济途径,以期使竞争关系中的合同债权人在受到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时得到竞争法的救济,长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引言部分。笔者简要介绍了“诱致违约”概念、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提出以及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正文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案例引论。通过列举介绍四则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案件及法院审判得出的不同结论,归纳该类案件的共同点以及在诉讼案由、适用法律、认定结论等方面的特殊性,并从合同法、侵权法、劳动法以及竞争法等角度分析了这类案件特殊性的产生原因。第二章诱致违约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问题分析。本章从诱致违约行为的法律属性争议入手,提出了诱致违约行为法律属性多样性问题,并介绍了合同...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诱致违约”的概念
二、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提出
三、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思路
第一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案例引论
一、案件及引出问题
(一)四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的共同点归纳
二、案件反应出问题的特殊性
(一)诉讼案由的特殊性
(二)适用法律的特殊性
(三)认定结论的特殊性
三、特殊性的原因分析
(一)从合同法角度来看
(二)从侵权法角度来看
(三)从劳动法角度来看
(四)从竞争法角度来看
第二章 诱致违约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问题分析
一、诱致违约行为的法律属性争议
(一)诱致违约行为法律属性的多样性
(二)诱致违约行为的合同法属性
(三)诱致违约行为的侵权法属性
(四)诱致违约行为的竞争法属性
二、确定诱致违约行为的不正当竞争属性的障碍
(一)道德行为与法律行为之争
(二)与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原则的冲突
(三)诱致违约构成不正当竞争属性的基础
(四)确定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属性的必要性
三、认定诱致违约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违法的难点
(一)制度上的障碍
(二)行为构成方面的难点
(三)行为规制方面的难点
(四)法律责任的适用
第三章 诱致违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的构建
一、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一)行为人是合同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二)行为人是竞争法律关系的资格主体、参与主体或参照主体
(三)行为人与债权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二、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观方面
(一)行为人明知或应知合同债权存在
(二)行为人必须具备主观故意
(三)行为人应具备行为方式的主观恶意
三、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体
(一)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的经济秩序
四、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方面
(一)非强迫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五、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结果
(一)债务人违约
(二)债权人受损
(三)链式因果关系
第四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归责与免责
一、追责动因
(一)激励最优预防
(二)最优风险分配
(三)管理成本最小化
二、担责方式
(一)责任性质
(二)责任竞合
(三)责任形式
三、免责事由
(一)正当竞争
(二)债务人免责
(三)合同可任意撤销或终止
(四)忠告行为
第五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救济与规制
一、立法完善的思考
(一)关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思考
(二)关于协调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思考
二、救济途径的思考
(一)禁止协议
(二)司法救济
三、规制制度的完善
(一)行政机构可采取的解决方式
(二)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顶层设计与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探讨[J]. 郑友德,王活涛. 知识产权. 2018(01)
[2]论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的区别[J]. 李旭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论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J]. 扶廷凤.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4)
[4]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民事责任的完善[J]. 何登榜.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2(04)
[5]侵权干涉与效率违约的比较——以引诱违约情形的经济分析为中心[J]. 刘廷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形态及其规制研究[J]. 何崇滨.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1(05)
[7]法律概念分析的性质[J]. 刘叶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1)
[8]略论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法益[J]. 温世扬.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9]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J]. 闫爱青.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10]欺诈:一种竞争法的理论诠释——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与完善[J]. 谢晓尧. 现代法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不正当竞争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 王定贤.武汉大学 2009
[2]论不正当竞争之司法规制[D]. 陈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引诱违约[D]. 王岳.河北大学 2017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D]. 文艺.湘潭大学 2017
[3]第三人引诱违约责任研究[D]. 许晓.新疆大学 2017
[4]第三人引诱违约法律责任研究[D]. 饶静亮.云南大学 2016
[5]论“引诱违约”法律关系双重属性的协调[D]. 戴苏亮.中国政法大学 2016
[6]用人单位“挖角”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分析[D]. 曹湘芹.上海交通大学 2015
[7]美国商业秘密引诱规则对我国的启示[D]. 刘肖.华东政法大学 2013
[8]论第三人引诱违约之侵权责任[D]. 张健.中国政法大学 2012
[9]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执法[D]. 谢韶伟.中国政法大学 2011
[10]论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姜永善.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94389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诱致违约”的概念
二、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提出
三、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思路
第一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案例引论
一、案件及引出问题
(一)四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的共同点归纳
二、案件反应出问题的特殊性
(一)诉讼案由的特殊性
(二)适用法律的特殊性
(三)认定结论的特殊性
三、特殊性的原因分析
(一)从合同法角度来看
(二)从侵权法角度来看
(三)从劳动法角度来看
(四)从竞争法角度来看
第二章 诱致违约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问题分析
一、诱致违约行为的法律属性争议
(一)诱致违约行为法律属性的多样性
(二)诱致违约行为的合同法属性
(三)诱致违约行为的侵权法属性
(四)诱致违约行为的竞争法属性
二、确定诱致违约行为的不正当竞争属性的障碍
(一)道德行为与法律行为之争
(二)与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原则的冲突
(三)诱致违约构成不正当竞争属性的基础
(四)确定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属性的必要性
三、认定诱致违约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违法的难点
(一)制度上的障碍
(二)行为构成方面的难点
(三)行为规制方面的难点
(四)法律责任的适用
第三章 诱致违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的构建
一、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一)行为人是合同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二)行为人是竞争法律关系的资格主体、参与主体或参照主体
(三)行为人与债权人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二、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观方面
(一)行为人明知或应知合同债权存在
(二)行为人必须具备主观故意
(三)行为人应具备行为方式的主观恶意
三、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体
(一)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的经济秩序
四、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方面
(一)非强迫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五、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结果
(一)债务人违约
(二)债权人受损
(三)链式因果关系
第四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归责与免责
一、追责动因
(一)激励最优预防
(二)最优风险分配
(三)管理成本最小化
二、担责方式
(一)责任性质
(二)责任竞合
(三)责任形式
三、免责事由
(一)正当竞争
(二)债务人免责
(三)合同可任意撤销或终止
(四)忠告行为
第五章 诱致违约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救济与规制
一、立法完善的思考
(一)关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思考
(二)关于协调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思考
二、救济途径的思考
(一)禁止协议
(二)司法救济
三、规制制度的完善
(一)行政机构可采取的解决方式
(二)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顶层设计与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探讨[J]. 郑友德,王活涛. 知识产权. 2018(01)
[2]论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的区别[J]. 李旭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论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J]. 扶廷凤.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4)
[4]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民事责任的完善[J]. 何登榜.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2(04)
[5]侵权干涉与效率违约的比较——以引诱违约情形的经济分析为中心[J]. 刘廷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新形态及其规制研究[J]. 何崇滨.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1(05)
[7]法律概念分析的性质[J]. 刘叶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01)
[8]略论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法益[J]. 温世扬.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9]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J]. 闫爱青.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10]欺诈:一种竞争法的理论诠释——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与完善[J]. 谢晓尧. 现代法学. 2003(02)
博士论文
[1]不正当竞争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 王定贤.武汉大学 2009
[2]论不正当竞争之司法规制[D]. 陈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引诱违约[D]. 王岳.河北大学 2017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D]. 文艺.湘潭大学 2017
[3]第三人引诱违约责任研究[D]. 许晓.新疆大学 2017
[4]第三人引诱违约法律责任研究[D]. 饶静亮.云南大学 2016
[5]论“引诱违约”法律关系双重属性的协调[D]. 戴苏亮.中国政法大学 2016
[6]用人单位“挖角”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分析[D]. 曹湘芹.上海交通大学 2015
[7]美国商业秘密引诱规则对我国的启示[D]. 刘肖.华东政法大学 2013
[8]论第三人引诱违约之侵权责任[D]. 张健.中国政法大学 2012
[9]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的行政执法[D]. 谢韶伟.中国政法大学 2011
[10]论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 姜永善.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94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09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