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下股份收益权与表决权分离的规制路径 ——以新型表决权购买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04 08:14
在传统公司法视域下,表决权作为一种股东的参与性权利,与股东作为剩余利益索取人所拥有的经济性权利,不得相互分离或者单独转让。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发展出了与股东权利禁止分离这一基本原则相背离的法律实践。表决权行使方式的不断丰富、类别股的出现尽管动摇了这一默示规则,但其所产生的利益冲突仅是零星个案现象。而金融创新带来的新型表决权购买现象,使得股份表决权和收益权的分离这一命题日趋复杂,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和利益侵害也更加激烈。对新型表决权购买的研究滥觞于美国,该现象往往出现于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可分为空洞表决权和隐性/变异所有权两种情形。空洞表决权表现为表决权大于收益权,而隐性/变异所有权表现为表决权小于收益权。有别于一般的表决权购买,新型表决权购买交易中没有明显的买方、卖方的角色,而且表决权转让的过程也一般无法发现,通常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市场操作,而且表决权的购买方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从已有的新型表决权购买的实践看,新型表决权购买对股份收益权和表决权的分离,主要是利用金融衍生品等交易,或者通过证券出借市场实现“股权登记日捕获”,两者都是通过关联资产的使用以增...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金融创新下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的分离
第一节 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的分离的出现
一、对传统公司法和金融创新的审视
二、金融创新下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分离加剧的原因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下股份收益权和表决权分离的表现:新型表决权购买
一、新型表决权购买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新型表决权购买与一般表决权购买的区别
第二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类型化案例分析
第一节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既有类型
一、利用衍生品对冲交易
二、证券出借及“股权登记日捕获”
第二节 新型表决权购买在中国的投机空间
一、权益互换在中国衍生品市场的严格监管
二、股票收益权信托的投机空间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投机空间
第三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宏观的审视:金融监管的失灵
一、公司披露制度的失灵
二、强制要约收购的规避
三、反收购审查的回避
第二节 微观的考量:公司治理层面的权责利失衡
一、代理成本的增加
二、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和利益侵害加剧
三、控制权的隐性分配和保留
第三节 潜在的益处:新型表决权购买的积极影响
一、外部人交易与社会利益的潜在提高
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活跃与管理层经营效率的提高
第四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规制路径
第一节 金融监管
一、以持有披露为核心的域外实践
二、中国金融监管的可行路径
第二节 合同安排
一、衍生品持有的披露和计算
二、表决权的限制和排除
第三节 司法个案裁判
一、立法规制与司法裁判的平衡思路
二、信义义务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配合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21351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金融创新下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的分离
第一节 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的分离的出现
一、对传统公司法和金融创新的审视
二、金融创新下股份表决权与收益权分离加剧的原因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下股份收益权和表决权分离的表现:新型表决权购买
一、新型表决权购买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新型表决权购买与一般表决权购买的区别
第二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类型化案例分析
第一节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既有类型
一、利用衍生品对冲交易
二、证券出借及“股权登记日捕获”
第二节 新型表决权购买在中国的投机空间
一、权益互换在中国衍生品市场的严格监管
二、股票收益权信托的投机空间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投机空间
第三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影响力分析
第一节 宏观的审视:金融监管的失灵
一、公司披露制度的失灵
二、强制要约收购的规避
三、反收购审查的回避
第二节 微观的考量:公司治理层面的权责利失衡
一、代理成本的增加
二、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和利益侵害加剧
三、控制权的隐性分配和保留
第三节 潜在的益处:新型表决权购买的积极影响
一、外部人交易与社会利益的潜在提高
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活跃与管理层经营效率的提高
第四章 新型表决权购买的规制路径
第一节 金融监管
一、以持有披露为核心的域外实践
二、中国金融监管的可行路径
第二节 合同安排
一、衍生品持有的披露和计算
二、表决权的限制和排除
第三节 司法个案裁判
一、立法规制与司法裁判的平衡思路
二、信义义务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配合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21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32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