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税务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完善——以逃税等不缴、少缴税款违法行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2-12-04 20:32
针对我国目前缺乏专门对逃税行为主动补报补缴行政处罚减免事由的明确规定、在法律层面缺少对行政处罚免除事由的规定、地方层面的对处罚减免事由规定不统一等问题,有必要在《税收征管法》修订之际,完善税务行政处罚减免制度。建议设置主动补报补缴税款的予以处罚减免的相关规定,并明确主动性、及时性和诚实性三项适用条件。此外,在免予处罚适用次数限制等规则方面,逃税与因过失造成少报、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之间应当存在差异。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逃税等不缴、少缴税款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减免的界定
(一)逃税等不缴、少缴税款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减免的界定
二、我国现行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与问题
(一)现行制度阐释
(二)现行制度的问题审视
1. 缺乏对主动补报补缴减免事由的明确规定。
2. 行政处罚免除事由缺乏法律依据。
3. 地方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对处罚减免事由规定不统一。
三、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法理念的变化
(二)税收法律关系属性认识的更新
(三)作为责任实现方式的惩罚与补偿并非绝对对立
(四)刑事处罚减免理论的借鉴
(五)税务行政处罚的成本
四、我国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以现代税法理念指导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完善
1. 将税收法律关系的核心属性视为债权债务关系。
2. 由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转型。
3. 贯彻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思想。
(二)建立以发掘隐藏税源为目的的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刍议漏税行为的法律规制与制度完善[J]. 廖仕梅. 国际税收. 2016(06)
[2]纳税人自查修正行为法律责任研究[J]. 陈司谨,吴拥军. 税务与经济. 2015(05)
[3]行政处罚功能定位之检讨[J]. 陈太清,徐泽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偷税漏税概念的产生及入法源流考[J]. 饶凌乔. 税务研究. 2015(06)
[5]论《税收征管法》修订需要重点解决的立法问题[J]. 施正文. 税务研究. 2012(10)
[6]行政法的治理逻辑[J]. 罗豪才,宋功德. 中国法学. 2011(02)
[7]意大利逃税刑事法律责任的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施正文,翁武耀. 税务研究. 2010(06)
[8]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J]. 李立众. 法学研究. 2008(04)
[9]行政处罚罚款设定普遍化研究[J]. 阎锐.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2)
[10]"其他行政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 胡建淼. 法学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70894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逃税等不缴、少缴税款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减免的界定
(一)逃税等不缴、少缴税款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减免的界定
二、我国现行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与问题
(一)现行制度阐释
(二)现行制度的问题审视
1. 缺乏对主动补报补缴减免事由的明确规定。
2. 行政处罚免除事由缺乏法律依据。
3. 地方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对处罚减免事由规定不统一。
三、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一)行政法理念的变化
(二)税收法律关系属性认识的更新
(三)作为责任实现方式的惩罚与补偿并非绝对对立
(四)刑事处罚减免理论的借鉴
(五)税务行政处罚的成本
四、我国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以现代税法理念指导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完善
1. 将税收法律关系的核心属性视为债权债务关系。
2. 由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转型。
3. 贯彻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思想。
(二)建立以发掘隐藏税源为目的的逃税行政处罚减免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刍议漏税行为的法律规制与制度完善[J]. 廖仕梅. 国际税收. 2016(06)
[2]纳税人自查修正行为法律责任研究[J]. 陈司谨,吴拥军. 税务与经济. 2015(05)
[3]行政处罚功能定位之检讨[J]. 陈太清,徐泽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偷税漏税概念的产生及入法源流考[J]. 饶凌乔. 税务研究. 2015(06)
[5]论《税收征管法》修订需要重点解决的立法问题[J]. 施正文. 税务研究. 2012(10)
[6]行政法的治理逻辑[J]. 罗豪才,宋功德. 中国法学. 2011(02)
[7]意大利逃税刑事法律责任的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施正文,翁武耀. 税务研究. 2010(06)
[8]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J]. 李立众. 法学研究. 2008(04)
[9]行政处罚罚款设定普遍化研究[J]. 阎锐. 行政法学研究. 2005(02)
[10]"其他行政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 胡建淼. 法学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708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70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