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法律障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0:44

  本文关键词: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法律障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以房养老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 继承权 法律监管


【摘要】: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亟待改革,在“以房养老”理念席卷全球的趋势下,其中发展最为成功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借鉴的典范。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属于传统抵押贷款的逆向运作,兼具金融保险性质、社会保障性质以及担保物权性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创新型,因此在引入国内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与风险。本文从法学视角出发,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与理论研究法,首先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法律特征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其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债权、继承权、监管法律障碍,并在法律规范与制度构建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基本介绍与概述,主要为后文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债权法律障碍,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重要性与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合同条款的设计提出了立法建议;第三部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继承权法律障碍,探讨了继承权冲突产生的理论根源及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第四部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本土化过程中市场监管体系的法制化,结合域外经验分析了监管体系法制化的必要性,并从监管模式的选择与监管制度的设计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以房养老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 继承权 法律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第一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一般理论14-21
  • 1.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概念界定14-16
  • 1.1.1 经济学界定14-15
  • 1.1.2 社会学界定15
  • 1.1.3 法学界定15-16
  • 1.2 相关概念辨析16-19
  • 1.2.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以房养老16
  • 1.2.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6-18
  • 1.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普通房屋抵押18
  • 1.2.4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最高额抵押18-19
  • 1.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法律特征19-21
  • 1.3.1 法律关系复杂19-20
  • 1.3.2 借款人权益的特殊保护20-21
  • 第二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债权法律障碍21-37
  • 2.1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重要性21
  • 2.2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概念界定21-24
  • 2.2.1 定义21-22
  • 2.2.2 非遗赠抚养协议22-23
  • 2.2.3 非终身定期金合同23-24
  • 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法律性质24-26
  • 2.3.1 反向贷款合同是有因合同24-25
  • 2.3.2 反向贷款合同是射幸合同25
  • 2.3.3 反向贷款合同是继续性合同25-26
  • 2.3.4 反向贷款合同是无追索权合同26
  • 2.4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条款设计26-37
  • 2.4.1 合同主体的资格26-30
  • 2.4.2 合同主体的主要权利与义务30-32
  • 2.4.3 合同客体32-33
  • 2.4.4 合同期限33-34
  • 2.4.5 合同最高贷款限额34
  • 2.4.6 合同支付方式34-35
  • 2.4.7 合同的生效与终止35-37
  • 第三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继承权法律障碍37-44
  • 3.1 继承权冲突产生的理论根源37-39
  • 3.1.1 继承权理论(法学角度)37-38
  • 3.1.2 家庭财富代际传递理论(经济学角度)38-39
  • 3.2 继承权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分析39-42
  • 3.2.1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否受到了侵害39-40
  • 3.2.2 法定不动产继承制度是否限制了老年人不动产自由处分权40-41
  • 3.2.3 遗产继承权与赡养老人义务是否对等41-42
  • 3.3 继承权冲突的解决路径42-44
  • 3.3.1 突破传统思想观念42
  • 3.3.2 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法律42-44
  • 第四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土化过程中市场监管体系的法制化44-51
  • 4.1 市场监管体系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域外经验44-46
  • 4.1.1 必要性44
  • 4.1.2 国际经验的启示44-46
  • 4.2 构建法制化的市场监管体系46-51
  • 4.2.1 监管模式的选择46
  • 4.2.2 我国监管制度设计概述46
  • 4.2.3 事前监管46-48
  • 4.2.4 事中监管48-49
  • 4.2.5 事后监管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楚璇;;反向抵押贷款的国外经验及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2 刘倩;雷振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与法律的社会控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芳;李炜;;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研究——以美国经验为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张熙;林恩乐;;基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理论的“以房养老”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4年02期

5 张熙;林恩乐;;基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理论的“以房养老”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2期

6 屠年松;王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发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倒抵押贷款制度对养老危机的缓释作用[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6期

8 沈志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精算模型构建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年20期

9 张字强;张春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法律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10 郝前进;周伟林;;“以房养老”的双向风险与我国的制度设计[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小們;胡晓敏;;反向抵押贷款:寿险公司亟待开拓的领域[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贾若;;中国房产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社会保障定位与风险[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孟晓苏;;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建议[A];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立项研究[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朱继东 实习记者 林郁郁;“反向抵押贷款”:好概念能否成大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势在必行[N];证券时报;2007年

4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任凯;美国“反向抵押贷款” 养老模式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5年

5 刘嘉伟;社会养老保障亟须住房反向抵押贷款[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刘嘉伟;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亟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夏庆军;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发展前景广阔[N];金融时报;2003年

8 刘嘉伟;社会养老保障亟须住房反向抵押贷款[N];市场报;2005年

9 记者 尹代文;反向抵押贷款求解[N];上海金融报;2005年

10 胡慧平;反向抵押贷款:老年人理财的"福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茜;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与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信;反向抵押贷款及其风险控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淑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贺泉;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5 和满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行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峥;美国反向抵押贷款运营制度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莺;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顾小娟;我国推行反向抵押贷款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邵丹丹;我国住宅反向抵押贷款运作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鞠海峰;城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00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700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