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美国就业领域间接性别歧视的法律控制

发布时间:2018-01-08 03:19

  本文关键词:美国就业领域间接性别歧视的法律控制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法 差别影响 间接歧视 性别歧视 业务必要性


【摘要】:控制间接歧视是反就业歧视法的应有内容,不能忽略。美国差别影响歧视分析框架是判断间接歧视的基本方法。根据这个方法,差别影响歧视的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雇佣实践对被保护群体产生了不同比例的不利影响,二是雇佣标准缺乏业务必要性。雇主的主观故意不是差别影响歧视的构成要件。在美国,对女性产生不利影响的雇佣实践主要是身高体重要求和体能测试。美国联邦法院根据业务必要性标准对这些雇佣实践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绝大多数对女性产生差别影响的雇佣实践被裁判为间接歧视。我国在建设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时应该重视间接性别歧视的法律控制,以堵住任何可能造成就业性别歧视的缺口。
[Abstract]:The control of indirect discrimin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and can not be ignored. The framework of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basic method to judge indirect discrimination. There are two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discrimination affected by difference: first, employment practices have a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adverse effects on protected groups. The second is that the employment standard lacks the business necessity. The subjective intention of the employer is not the constituent element that the difference affects the discri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ost of the employment practices that adversely affect women are height and weight requirements and fitness tests. The Federal Court of Justice has conducted a rigorous review of these practices according to business necessity criteria. The vast majority of employment practices that have a differential impact on women are judged as indirect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egal control of indirect gender discrimination when building a legal system agains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To plug any gap that could creat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女性就业权的平等保护”(项目编号10YJA820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71.2
【正文快照】: 就业歧视根据歧视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可以区分为直接歧视(Direct Discrimination)和间接歧视(Indirect Discrimination)。直接歧视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故意根据人的某种特征(比如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年龄等)给予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机会和待遇明显低于另一个人或群体的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邑家言;本案应适用美国法——对我省首例外国保险赔偿案的几点看法[J];江苏保险;1994年06期

2 Patricia Smith;王洪偏;;女性主义法学的合法性[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骆东平;;美国性骚扰概念界定的深层分析[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4 哈罗德·卜曼;中绳;;美国法的种种哲学观点[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7期

5 蓝天;美国法庭成了牟利的场所[J];经济世界;1995年09期

6 舒扬;美国法学史在美国的状况[J];法学评论;1997年03期

7 王力;;美国判例法文献——美国法律文献介绍系列之七[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9年01期

8 白雪峰;论美国法形成的历史轨迹[J];史学月刊;2001年03期

9 王延祥;美国法官旁听上海检察官公诉一起运输毒品案的庭审[J];检察风云;2003年05期

10 伍劲松;;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J];法学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Thomas T.Noguchi;Christopher Rogers;Lakshmanan Sathyavagiswaran;;美国法医在重大灾难事件和预备工作中的作用——恐怖主义对医疗卫生系统和法医鉴定人的影响[A];法庭科学最新技术研讨培训班专家讲课提纲[C];2006年

2 蔡桂生;;反向子公司并购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从美中两国公司并购形态的角度[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效仁;应从法律源头消除退休性别歧视[N];人民代表报;2005年

2 任秋凌;这也是性别歧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吴杭民;在美国,性别歧视得赔3300万[N];就业时报;2008年

4 钢珠;6名高薪女性,为何状告东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王宏维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性骚扰是一种性别歧视[N];南方日报;2005年

6 徐驰;摆平性别歧视案:摩根斯坦利花掉5400万美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沃尔玛性别歧视案闹上美最高法院[N];人民日报;2011年

8 杨晴川;160万女员工起诉沃尔玛搞性别歧视[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林建杨 林嵬;河南:退休性别歧视案,申诉人仲裁败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记者  牛仲寒 张春阳;平顶山“退休性别歧视案”一审判决[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2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田雨;女权主义的划界、反思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永强;美国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陈兵;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州反托拉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孙新强;美国《统一商法典》法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郑天娇;美国优先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光锐;变性人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起达;论美国侵权法上之惩罚性赔偿[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田维娜;美国法上离职后竞业禁止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陆俊相;美国法上董事的注意义务及对我国的借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修艳玲;美国法上的婚姻协议规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沈静;美国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及其法理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曾青;论美国法上的共同侵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刘丽娟;论美国法上的司法担保[D];山东大学;2008年

9 谌运;美国法上不法出生和不法生命侵权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李晓静;美国法上特许经营合同中的默示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395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95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