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实证主义建构的法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08 15:00

  本文选题:集体协商 切入点:争议权 出处:《法学论坛》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集体协商制度之所以未能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规制功能,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制度建构的实证主义哲学观使实现集体行动合法化、体现劳资自治的"争议权"在制度构造上缺乏合法地位。虽然"争议权"的行使可能引发法的正当性与安定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基于自然法的理论分析,"争议权"的行使与维持劳动关系稳定的目标并不冲突。在追求劳动关系正义的基本宗旨下,通过拓宽集体交涉的法律途径可实现争议权在实证法上的合法地位。
[Abstract]: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hy China's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 fails to realize the regulation fun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lies in the positivism philosophy of its system construction, which makes collective action legalized. The "right of dispute", which embodies the autonomy of labor and capital, lacks legal status in the system structure. Although the exercise of "right of dispute" may lead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egitimacy and stability of law, howeve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tural law, the exercise of "right of dispute"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goal of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labor relations. By widening the legal channel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e can realize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dispute right in the empirical law.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劳动法基本概念的法哲学研究——基于和谐劳动关系法律建构视角》(10XJC82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关松;;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蒋悟真;;传承与超越: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以若干经济法律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4 刘远;;刑法的道德性与政治性[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周永坤;;警惕调解的滥用和强制趋势[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6 朱玛;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张军,马梦诗;道德法律化: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察;2002年05期

8 肖勇;论道德法律规范一体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江游;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及其推行[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明新;;从宪法变迁视角看法治的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延杰;论政府信用[D];复旦大学;2005年

2 彭艳崇;行动中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4 邹立君;良好秩序观的建构:朗·富勒法律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周峗;“应当”的法哲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季涛;法律之思[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海波;中国股票市场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肖国珍;论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房敏;工会代表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满泽亮;转型时期集体谈判核心地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邹兵;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杨晓石;论集体谈判权[D];苏州大学;2005年

7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琦;以权利看待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公平与自由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张娅楠;浅析新工党政府对集体谈判机制的调整[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彭小龙;陪审制度的两种面孔[D];河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贯彻实施《集体合同规定》的通知[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11期

2 ;《集体合同规定》问答[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06期

3 ;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17期

4 ;辽宁省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规定[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04期

5 ;集体合同规定[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Z1期

6 ;集体合同规定[J];工友;2004年02期

7 ;集体合同规定[J];人民调解;2004年09期

8 ;集体合同规定[J];黑龙江政报;2004年05期

9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的公告[J];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0年06期

10 狄煌;;集体协商法律应加入强制性规定[J];中国劳动;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映;是否加薪 集体协商[N];新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薛霁;为“可持续劳动”奠定制度基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记者 赵文明 阮占江 实习生 宁新春 贺蓓蕾;加班工资标准纳入集体协商事项[N];法制日报;2011年

4 记者 肖玉保;福建企业拒绝集体协商将被处以罚款[N];工人日报;2010年

5 吴红列 凌林;浙江省集体协商法制建设价值[N];浙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周元春;集体协商条例草案再次提交审议[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路平;强解纠纷非常态 自主协商待躬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森;经济性裁员可要求集体协商[N];深圳商报;2010年

9 宫希魁;运用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大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茜邋实习生 黄丹;加强立法强制劳资集体协商[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晨玲;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完善[D];浙江大学;2011年

2 田耘;集体合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吴钊;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杨洋;集体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张英;B造纸股份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琴;论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殷建华;中国集体合同的现状及问题的解决[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李文军;集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闫丽;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杜杨;论集体谈判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4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584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