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临时工”为由不支付辞退待遇
本文选题:被诉人 切入点:申诉人 出处:《中国劳动》200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凯;;股份制企业对职工除名必须符合法定程序[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2 盛尤志 ,张赤心;引才兴业引来一声叹息[J];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11期
3 胡继中;解除合同职代会三次审议通过撤销决定仲裁委一次裁决生效[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4 高淑娟;劳力;;企业劳动争议仲裁案例[J];北京工人;1994年06期
5 涂勋;李文清;;职工离岗期间损害单位利益应及时处理[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7年12期
6 ;私营企业工伤事故不应私了[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7 朱田根;维权的根本途径在于依法办事——因一起职工擅自离职案引发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8 党书山;口头约定来上班 出了工伤又反悔[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9 张直权;刘兆瑞;;这起辞退待遇争议案应如何处理?[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8年06期
10 冯清荣;工作一天就受伤 没签协议照补偿[J];劳动保护;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永攀;;论美国关税法第337节与GATT、TRIPs协议的冲突[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2 胡志泽;;和谐社会建设与民行息诉工作新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胡钢;;国际航空界的域名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罗登亮;李洁;;司法赔偿申诉程序的制度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时波;孙辉;;法医在化解涉法上访案件中的作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悦公;倪秀仪;王全玉;;高压锅爆炸炸瞎左眼 厂家认错赔偿五万[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7 黄敏;黄益芬;陈代远;张华辉;吴伯明;;中国专利局审查指南参考资料选编[A];专利法研究(1993)[C];1993年
8 张颖军;;欧洲人权法院在欧洲保护少数人权利方面的作用评析——以欧洲人权法院新近对“STOICA诉罗马尼亚”一案的判决为例[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雪梅;;“同工同酬”浅析[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10 李明;;中英规划督察制度比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巧珊 记者 卓娜 林迁忠;及时受理投诉 维护农民工权益[N];阿坝日报;2006年
2 马相国;临时工的养老保险不能剥夺[N];工人日报;2002年
3 贸促;以传真方式达成的协议是否有效[N];中国贸易报;2004年
4 谢卫民;履行合同,不能厚此薄彼[N];中国贸易报;2001年
5 华建明;薪酬争议 加班付费[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6 庾向荣;吴江法院受理三起“乙肝歧视”案[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郭晓文;下家买主对合同双方没有约束力[N];中国贸易报;2001年
8 施为飞;开除“旷工”员工 企业输掉官司[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华建明(本文作者系北京市建元律师事务所律师);薪酬是否包括加班费[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孙永龙;一块广告牌 引发纠纷案[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颖;刑事生效裁判申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郑鹏基;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崔明伍;欧洲人权法院表达自由判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晶馥;完善刑事被诉人人权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问题的应对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陈瑶;美国“337条款”的法律实施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巍;美国贸易法337条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许克权;COBY公司劳动合同管理提升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石楠;宪法视野下的申诉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邓红梅;美国337条款的性质、适用与应对[D];南京大学;2011年
8 陈建国;刑事申诉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黄琴;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方海玲;论国家人权机构处理人权申诉的职能[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2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52558.html